乞巧定情 紅繩兩牽,一世情緣。……(1 / 2)

祝英台沒有想到馬文才會是這樣的反應。呆愣、茫然,還有些失措。

她微微一笑,說道:“文才兄不是早就知道,我是女兒身了嗎?”

馬文才聞言,目光微動,靜靜地斂下眼簾。隻聽祝英台繼續道:“我將自己最大的把柄交給了文才兄,文才兄是否還會擔心我會欺騙你,會離開你?”

馬文才嘴角微動,露出一抹諷刺和苦澀:“祝英台,你以為這樣,我就會原諒你嗎?”

他緩緩抬頭,恰巧對上了祝英台的目光。兩兩對視,祝英台毫不避讓地真誠地看著他,滿眼之中似乎都是愛意和期待。

馬文才的心驀然一顫,攥緊的拳頭仿佛捏住了棉花,被卸下所有的力。他的眉蹙起,卻微妙地微揚,流露出無奈和惆悵。

祝英台知道馬文才向來是吃軟不吃硬的,她也料定馬文才對她是心軟的。

她走過去,在馬文才身前站定。他們之前差了一個頭,馬文才身材高挑挺拔,將她整個人籠罩在自己的陰影之下。

垂目看去,祝英台的整個身子都能被他所擋住、所籠罩住。

晚風從林間吹來,在山穀之中環繞,如細水一般緩緩流淌入二人之間,托起衣衫和發。

馬文才的鬢角微亂,不由自主地偏了偏頭,眯起眼睛。然而下一刻,麵前忽就撲上一層熱氣,猶如錯覺一般稍縱即逝。

但麵頰上猶如蜻蜓點水的感覺讓他驀然睜眼,轉頭看向眼前還未收回墊著的腳的祝英台。

對方笑得羞澀狡黠,見他看來,鹿眸無辜地眨了眨,卻仍在偷偷觀察他的反應。意識到這一點的馬文才麵上一燒,心也不知怎的,實在是無法克製地劇烈跳動。

他撇過頭,看向地麵,卻看到了祝英台腰間佩戴的玉環——那時他送給她的,她還一直帶著。就如他一直帶著祝英台繡的香囊一樣。

馬文才眼眸微動,轉向祝英台,正好看見她正一動不動地含笑看他。似乎是在笑他的不知所措和慌亂。

馬文才訥訥地動了動唇,卻什麼話也說不出來。

“文才兄,可以再給我一個機會嗎?”

祝英台溫聲問道。

馬文才默了良久,心裡已經有了回答。願意的,無論多少次,都是願意的。

隻要,她是真心愛他的……

仿佛聽到了他的回答,祝英台眉眼帶笑,笑容燦爛,還有如釋重負一般的幾分感覺,發自內心的笑。

馬文才尚且還有幾分彆扭,但祝英台已經含笑著問道:“山下有廟會,文才兄可否與我一道賞遊?”

馬文才怔了一瞬,下意識地點了點頭。但點頭後,他複又看向祝英台,唇角微動,仿佛有千言萬語想要說。

祝英台一笑,便虛挽了馬文才的胳膊一把,引著他從山下走。

乞巧節之下的鎮子熱鬨非凡,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夜色之下月影碧波,靜水流深。

祝英台和馬文才走在街道上,與人群逆行著,朝著湖上的拱橋走去。

街道邊簡陋的攤子上擺滿了小玩意兒,孩童圍在旁邊,目不轉睛地盯著上麵的手工製品。

祝英台扭頭看向木攤子上的一卷絲線,心念一動,便走過去將那卷絲線挑了起來,買下來揣到袖裡。

馬文才雖疑惑她的行為,卻仍然沒有問。一種靜默在兩人之間停駐,卻並不顯得尷尬冷硬。

祝英台走得很快,馬文才懷揣著心事,因此走得很慢。

當他恍然回過神來時,祝英台越走越快,已經漸漸融入人流之中。

馬文才看著人群,不知怎的,腦海之中始終響著撕心裂肺的呐喊。那是他自己的聲音,是對越走越快,最後消失的祝英台的質問。

耳邊的聲音刹那間便刺耳又嘈雜,馬文才心煩意亂,加快步子跟上去,但走入人流深處之後,便摩肩擦踵,幾乎一晃眼就看不見祝英台的身影了。

橋麵上漸漸圍過來幾個打扮明豔的姑娘,在人群中一眼就看見了俊美挺拔的馬文才,又見他未曾及冠,想來是這一帶書院裡的學子,不免又心動幾分。

馬文才在人群中得聞幾聲呼喊。

隻聽:“那位郎君!”

“還請留步!”

馬文才一轉頭,便看見迎麵而來的幾個紅藍的香囊撲來。

他伸手敏捷,一伸手就輕鬆地把這幾個香囊一起都撈到了手掌之中。因為動作實在是乾淨利落,漂亮迅疾,不免讓另外幾名女子也頻頻回頭。

若是尋常時候,定然沒有這麼多女子拋頭露麵,但今日是乞巧節,又是女子祈願的時候,因此很多極少出閨房的女子都趁著這個熱鬨出來賞月。

馬文才得了香囊,大庭廣眾之下被這幾個女子調笑,一麵有些羞惱狼狽,一麵又急著找祝英台的身影。

本欲頭也不回地離開,卻見身後鬼鬼祟祟地跟著幾個人影。

他橫眉冷對,邁步走去,抓著其中一個人的衣領,迫使他仰望自己,冷聲質問道:“你跟著我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