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女祈願 恍若隔世(1 / 2)

第二日,馬太守一大早就離開了尼山書院。

當馬統急匆匆地尋找馬文才時,他正站在道路旁的路邊遠遠地看著。

馬太守早年是武將出身,因此身材高大挺拔,又兼深諳官場之道,世事變遷,脾性也略顯的偏激。

馬文才自小便在父親的陰影下成長,而且不僅僅是一世。他並非不敬愛自己的父親,隻是心中仍然懷著怨。沒有什麼比母親兩次離去更讓他心懷怨恨,可他卻又偏偏記得上輩子父親為他做的一切。

所謂愛恨交加,相見情怯便是如此。

馬太守離開之後,馬文才遙望許久,這才緩緩收回視線。

他的身體還有些虛弱,在風裡站了好一會兒,不由自主地咳嗽出來。

這才讓馬統找到了他。

“公子,老爺走了。”

馬文才淡淡地應了一聲,轉頭看向彆處,走向了回書院的路。

馬統連忙跟了上來,關切道:“公子,您感覺好些了嗎?”

馬文才未曾應答。馬統心中暗自惶恐,以為自己一時是了分寸,正不知道該怎麼辦,馬文才卻又狀似不曾聽見地反問了一聲:“何事?”

馬統搖了搖頭,想了想,還是走上去緊緊地跟在馬文才身後:“公子,今日是乞巧,山下定然熱鬨極了,不如去逛逛?”

“每日讀書,太過用功恐怕也是對身子不好的。”

馬統一向對他忠心耿耿,就算是上輩子他遭受政敵算計處境孤苦艱難時也仍然鞍前馬後畢恭畢敬,甚至在他死後為他守墓,直到因戰亂喪命,一輩子都為了馬家而活。

所以馬文才自是不計較他偶爾越界的行為。

“我自有安排,到時候你不用跟著我,自己去逛逛吧。”

馬文才吩咐道。

馬統雖然不明所以,而且也不是很放心自家公子在外,但還是不敢忤逆馬文才,惹他不快。

這“乞巧節”又叫“七夕節”、“七巧節”或“七姐誕”。女子都希望以牛郎織女為榜樣,所以每逢七姐誕,她們都會向七姐獻祭,祈求自己能夠心靈手巧、獲得美滿姻緣。

馬文才記憶中,上一世的祝英台偷偷學著學院裡的女子,抓了一隻蜘蛛放在錦盒裡祈願,自己正是因為這件事情,才完全證實了祝英台的身份。

所以,她這是要向自己坦白嗎?

馬文才微不可見地蹙起了眉頭。此前,他其實是不願意讓祝英台這個時候在自己麵前坦明身份的,但而今,她卻要主動告訴他自己是個女子?

他想了一會兒,還是暫且按捺住心裡的疑慮,重新回到學堂中去。

陶淵明自昨日與馬家父子針鋒相對後,態度竟然緩和了好些,便是見了馬文才,也不再譏刺和打擊,連笑臉都給了幾個。

眾人暗暗稱奇,就連祝英台也不由自主地開始關注陶淵明的神情態度,的確是發自內心的改觀。

博弈課結束之後,陶淵明總結一節課的所學,特地表揚了馬文才的棋術高超,的確是學院裡其他學子所不能及的。

說罷,也就欲要離開了。

祝英台跟了上去,心中有幾分揣度,但還沒有發問,陶淵明就已經揮手示意她上前去了。

祝英台行禮之後,陶淵明微笑道:“你是來問我馬文才的事情吧。”

祝英台不好意思道:“原來先生心裡都知道。”

陶淵明點頭,說道:“我此前對馬文才,確實是有幾分偏見。這幾日通過對他的觀察,我發現,他為人雖然桀驁難馴,卻也並非本性十分敗壞,人都如此,我自是不能苛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