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暉來到桐城的時候,正是康熙四十七年的冬天,老師張廷玉是個孝順的人,他自然是按照最重的規格來,守了足足二十七個月。
可以說,一個人如果想在古代有點建樹,他就不能不對父母孝順,這個孝順不僅僅針對的是親生父母,甚至嫡母,後母你都要保持絕對的孝順。
如果被人抓住了不孝的小辮子,仕途完蛋不說,就連整個家族都會被主流所鄙夷。
這才是《二十四孝》這樣在現代人看起來不可理解的故事會被當時的人奉為圭臬的最根本原因。
說起來,還是忠孝一體的觀念導致的。
一個人如果對生養自己的父母都可以置之不理,那怎麼可以期盼他對國家一腔赤誠呢?
可是這個世上有不孝順的子女,也有不慈愛的父母。
想到這裡,弘暉歎了口氣,人心複雜,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為人父母的,父母不慈,硬壓著兒女孝順,那也是在耍流氓。
來到桐城的時候,弘暉帶了一個嬤嬤,兩個大丫頭,四個小丫頭,一個小太監,一隊十人的侍衛,回到京城的時候,他的隊伍又多了三個男孩,六個女孩。
這些孩子,有些是被父母拋棄的,有些人父母雙亡成了孤兒的。
現代的孤兒院都時不時有一些醜聞爆出,更何況現在就缺乏監管的官辦慈幼院。
將這幾個孩子放在張府當奴才?
弘暉自然也不願意。
他要把這幾個孩子帶回京城,養在自己的莊子裡。
他要把自己知道的知識傳授給這些孩子,為這個蒙昧的奴隸王朝留下一點光。
如果有一天,自己真的被乾隆弄死了,那麼最起碼這些人可以證明他來過。
這樣,也不枉負老天爺給他的第二次生命了。
最起碼,他真的努力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