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三,大戰在即,大帥恐在軍中的皇弟敬王趙益有失,點了馬軍都頭趙瑜等百餘名軍士,附往雲州的糧草而行,擬送其至寧州。路上,趙瑜抓到遼人細作數名,原來遼軍明裡駐在雄州城外,實則已兩路齊下包抄寧州,一路翻越雲霧嶺,另一路則打算強渡烏水。寧州位於雄州與雲州的後邊,是各路人馬、糧草補給的必經之路,仗著前有趙宋中路與西路大軍,旁有雲霧嶺與烏水為天然屏障,連百姓人數在內不過近萬,防線十分薄弱。如被遼軍拿下,趙宋大軍首尾不接,必然兵敗。
趙益不明厲害,趙瑜雖然年輕,卻在軍中已曆練年多,立時選精乾之人往大營及寧州報急。趙瑜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卻不得不顧敬王安危,細思之下,唯有速速趕到寧州,或可避過遼軍人馬,因此輕裝上陣,日夜兼行。
趙益生平未吃過這般苦楚,小息時竟坐在石頭上睡著了。趙瑜恐誤了時間於城外遇上遼軍大部,必無生還,因此與他並作一騎,拿布條將他與自己綁在一處馬不停蹄。幸好皇弟的馬是皇帝所送颯露紫,神駿無比,負著兩人也不比其他馬慢。
趙益醒來才發現自己依在趙瑜身上,難怪夢中甚是溫暖。馬上顛簸,他環住趙瑜的腰,隻覺對方瘦弱纖細,回思相識以來所作所為,不覺臉上一熱。
北彊的天氣,早晚皆涼,白天燥熱,此刻不過五更時分,日頭還未出來。東邊層層層疊疊的淨是彤雲,邊上映著金邊,十分壯觀。林間晨鳥被馬蹄聲驚起,在頭頂撲騰騰成群掠過,呀呀齊鳴。趙益仰頭看了看,皺眉附在趙瑜耳邊道,“若鳥兒排泄物掉到你我頭頂,如何是好?”此人居然尚有閒情逸致,趙瑜悶笑,“待其自乾!”片刻間一輪旭日已躍出雲間,薄靄立時消散,前路似染上淺色光芒。見此盛景,趙益目不轉睛,過會歎息,“果然好看。”
中午離寧州隻餘五十裡路時,他們後方塵土飛揚,連地麵都隱隱震動。趙瑜知道定是大軍壓近,不覺色變,以區區之力如何能敵萬馬。急覓藏身之處,卻因已近寧州,林稀路寬,無處暫避。眾人知此番不能幸免,俱取刀在手,互視間心意已決,拚得幾個是幾個。趙益雙股戰戰,顫聲道,“你們給我個痛快,我決不能落入蠻虜之手。”敬王跟前的內侍小紀抖得更甚,“王爺,聽說遼人能一刀將人劈作兩段,大概是不會疼的。”趙瑜取了所有箭壺,掛在鞍前,指間扣了數箭,冷然道,“你們拍馬快走,我在這裡擋得一時便是一時。”趙益呲牙,“反正跑不了,你當我貪生怕死。”趙瑜見他臉漲得通紅,並不多言,心道罷了。
趙瑜遇此關頭,隻覺天地間雖熱,身上卻如冰水流過,頭腦益發清明,隻聽見一顆心撲通、撲通跳動。正凝視間,突然咦了聲,如釋重負,“來的自己人。”果然旌旗飄揚,打的趙宋名號。一行人由生至死、由死至生走了遭,打心眼裡快活,忍不住放聲大叫。
自得急報,大帥速調正在和州的一萬騎兵前往寧州。這支人馬用兩天兩夜趕到,然而旗不亂隊形整齊,端的是支強兵,領兵的正是年輕將軍顧守和,趙瑜暗中佩服。雙方見過,不及多語,放馬直往寧州。寧州守兵才二千,見援軍到達,城頭歡呼之聲響徹雲霄。知州徐平、虞候楊正亭率大小官員出迎,向敬王趙益拜倒,無不淚下,涕謝王爺來援。趙益雖身上塵土多了點,麵上有些憔悴,但玉樹芝林,風度翩翩,見者無不生愛慕之心。自去布防的顧守和,回來見眾人還在絮語,攢眉道,“將來時日尚多,慢慢見禮,把軍邸拿來一看才是。”
兩日裡已失了沙城,遼人屠儘全城,故爾寧州上下知道遼人將至,皆驚恐萬狀。幸好城內物藏豐厚,便是被圍,料能抵擋一陣。
眾人將目光投向顧守和,他低頭沉吟,一時沒有說話。前朝武將割據,屢生國亂,太祖得天下後杯酒釋兵權,取了重文輕武的治國之道。顧守和是二甲第七名的進士,策論做得慷慨激揚,可惜詩賦差了點,道元元年以員外郎改知定州,鹹平元年,戰禍屢起,顧守和積軍功至將軍。幾年戎馬生涯下來,早不是當年文質彬彬的讀書人,他長得濃眉大眼,此時便不說話,也自有股凝重的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