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上靜悄悄的無人說話,探子一一回報,兩路遼人共約五萬,比原來聽說的三萬尚多二萬,目下離寧州不過百來裡,眼看明後日即到城外。以一萬二對五萬,徐平唬得臉色發白,又因趙益在此,也不好說棄城而逃。顧守和知文人膽小,笑道,“諸位儘可放心,今上已定北狩,皇師到處,遼人必冰消瓦解。我等為今之計,隻需守住寧州,等雄州、雲州大捷,自然解圍。”又道,“我聞葉之祺的兩萬威虎軍在登州,若他率部來救,我等兩處裡應外合,定教遼軍有來無回。”威虎軍名聲在外,大家麵露喜色。顧守和環顧四周,“隻遼人合圍之勢將成,可有誰願領五百兵士突圍去求援?”眾人一滯,區區五百人,如果路上遇著遼軍,豈不是有去無回?
沉靜片刻,趙瑜上前,“某願往。”與此同時,另有一人亦道,“某願往。”
顧守和目光如電,在兩人身上掃了個來回。趙瑜坦然對視,隻覺他的視線在臉上停留了片刻。另一人卻是顧守和手下副將唐遲。顧守和緩顏向趙瑜道,“我見你生得文弱,可知此事極險?”趙瑜答,“某具知,請將軍準。”顧守和點頭,“那你下去準備,稍後即發。”趙瑜諾了退下,自去點兵,選家中無老小有兄弟的點了五百人,就待出發。
趙益牽了颯露紫,小紀跟在後頭,遠遠看著趙瑜連番忙碌。小紀勸道,“王爺不必過憂,趙都頭必能平安。”趙益撇嘴,“此人竟是好向險中行的,教彆人有什麼法子?”話雖如此,數月來朝夕相處,畢竟有些牽心。趙瑜見他守在邊上,抽空過去,“刀箭無眼,王爺身嬌肉貴,不必逞能。隻消王爺在寧州一日,百姓定然振奮。”趙益點頭,“騎了這馬去吧。”趙瑜接過馬韁。
趙益又道,“自相識以來,未見二郎開懷笑過,今日笑個好的給我看看。”他說得懇切。此去九死一生,或許從此天人相隔,趙瑜不以為忤,燦然一笑,眉揚眼舒,便似旭日初升。趙益突覺酸楚難當,掩麵急走。小紀連忙追去,不及言語,向趙瑜揮手作彆。趙瑜看著他的身影,卻也有些傷懷。
人馬已備,趙瑜向顧守和辭行取文書、憑據。顧守和溫言問,“天雄軍的趙端趙將軍你可認得?”趙瑜胸口如受重棰,耳邊似有無數聲音,張了張嘴,終未吐出任何聲息。顧守和又問,“趙將軍未聞有子,你是侄,或甥?”趙瑜定神,“顧將軍既已儘知,何必多問?”眉間端肅,行禮自去,聽得顧守和在身後道,“路上小心。”趙瑜未曾停步,斜陽中瘦長的背影漸漸去了。
趙益站在城牆上,看趙瑜帶著一班人馬急馳出城,身後揚起無數飛塵,許久沒有說話。小紀擔憂,悄聲問道,“王爺,方才徐知州言道,有一二小鬟尚稱齊楚,可要她們過來侍候?”趙益意興闌珊,懶懶地擺了擺手,又過許久才扶著小紀緩步下來。他暫住在知州府,托辭連日趕路身上乏,推掉一乾應酬。
小紀要些清粥小菜,服侍他用了,又取清水侍候他沐浴。趙益泡了會,才覺得好些,展顏問道,“我竟忘了你的年歲。”小紀笑答,“二十一。”趙益低頭,“比我長一歲,不知趙瑜多大?”小紀想了想,“聽彆人說,仿佛十六七。”趙益愣了愣,“這麼小?生得倒不矮。他說祖上是胡人,想必因此個頭長大。”半晌趙益悠悠又道,“這小子滿身缺點,言語行動倒像出自大家,十分風雅。”小紀也笑,“聞得趙都頭的笛吹得極佳,雄州不少女娘見他經過,多有擲佳果的。可惜額頭傷痕甚深,略為破相,隻不知從前得罪過誰,招此重傷。”趙益默然,小紀以為失言致他不悅,勸道,“都頭性子不好,才招致磨折,過去的事王爺不必放在心上了。”
次日聽得城下人喚馬嘶,契丹大軍已將寧州城圍得似鐵桶一般,除卻飛鳥隻怕誰也出不得城。大旗招揚,見者無不叫苦,遼國大將蕭達覽,前番下代州、滅沙城的正是他。果然一會有人送勸降書來:如若不降,前師可鑒!
眾人屏氣凝神,隻見顧守和把勸降書慢慢撕成幾片,向來使含笑道一聲,“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