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章 鄒氏(2 / 2)

最後還是自家爺爺膽子大,也不信什麼天生六指是不祥之人,最後將陶奶奶娶了。

後來丈夫愛護,她雖日子苦點,但心裡不苦。

一年一年熬了過來,如今也熬成了婆。

老太太一生經曆了很多,沉澱下來的都是熬過歲月的從容。

她心性豁達,對孫輩愛護有加,也不磋磨兒媳兒夫郎。所以一家子相處比其他人家和諧許多。

可以說,陶家除了生活條件差點,其他方麵沒半點差的。

也因此,陶家的孩子都保持著孩子本性。童年過得多姿多彩。甚至在這個吃人的時代,陶青魚一個哥兒都能漫山遍野地瘋玩兒。

家人是最好的後盾,陶青魚這輩子理解了。

*

舅公家門前有兩棵毛桃樹。

結出來的桃子小小一個,隻有大拇指大。外麵一層全是毛毛。

每年夏天,桃子成熟。陶青魚就會爬上桃樹摘下一兜子吃。

桃子小,熟了也是青皮。隨意用衣服擦擦毛毛,掰開之後貼著桃核那一圈的肉泛著微微的紅。

入口酸甜,但已經是小孩們難得的水果。

陶青魚一口氣能吃七八個。

現下是冬季,桃樹樹葉落儘。枝丫上遍布著芽點,等著明年春季開出粉紅的桃花瓣。

“奶奶,咱家院子要不要種點果樹?”

鄒氏還不知道他,頓時笑道:“又饞嘴了。”

“有一點。”

在村裡,果樹也是家裡重要的經濟來源。果苗貴,能種出來賣錢的果樹苗也隻有村裡秦家那樣的人家能買得起。

其他人家或種點兒橘子、枇杷,但這些都是從山裡移栽下來的。味道跟舅公家這兩棵毛桃差不多,甚至還要酸澀些。

而陶家那池塘岸上的十來棵梨樹還是二叔乾活兒的酒樓的掌櫃送的。所以品種好,梨子又大又甜。每年都能賣上價。

“咱要是包個山種果樹,一年也有不少錢吧。”陶青魚跟他奶奶嘀咕道。

鄒氏順著哥兒的頭發道:“咱有沒有包山的錢另說,這寶瓶村的山,近處全是人家的私山。哪裡有山給咱們包。”

陶青魚一蔫兒,下巴擱在他奶奶腿上。

“那咱們什麼時候才能發家致富啊。”

鄒氏笑:“阿奶跟你爺隻能給你們掙個遮風擋雨的地方,再加幾畝田不餓肚子。”

“也不用像祖輩那樣累死累活一年,一半的糧食全給了主家,忙活到頭家裡人還要餓死幾個。”

“至於發家致富,不然就是咱家祖墳冒青煙,否則就還是要靠你們自己。”

“多大人了,還跟你奶撒嬌。怎麼也不見跟我撒撒。”宋歡在一旁吃味道。

陶青魚偏頭看著他二嬸。

鄭重其事道:“這不是撒嬌,我在跟奶奶商量家族大事兒。”

宋歡一下笑了。

“那商量成什麼樣了?”

陶青魚將臉一埋,悶悶道:“前路渺茫啊……”

幾個大人聽得好笑。

方霧道:“小小年紀,說話跟老頭子似的。”

*

發家致富還很遙遠,但吃一頓好的卻很簡單。

小錦叔的羊毛,不薅白不薅。

回去的路上,陶青魚問了自家阿爺明日的天氣。老爺子抬頭望天上一看。

幾十年的老農了,一估摸就道:“明兒有太陽。”

陶青魚笑道:“那我就帶著青嘉幾個上縣裡玩兒了。”

“看好人。”老爺子叮囑。

“知道了。”

*

次日。

一大清早,陶青魚聽著鳥兒叫從夢中醒來。他裹著被子滾了幾圈,才依依不舍地穿衣。

洗漱完,去看看自己挪到屋裡的小魚兒。喂點魚蟲,隨後去廚房幫忙。

做飯他一貫是做不好的。

有點廚藝也僅僅限於一個人在家的時候不把自己餓死,至於做得好吃,他著實沒那天賦。

在廚房,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坐在灶前燒火。

早上吃雞蛋麵。

鍋裡先放油,碗裡打兩個雞蛋攪碎。

油熱了直接倒入蛋液。兩麵炸至金黃,搗碎。然後倒入清水。

方霧將鍋蓋蓋上,等待水開。

楊鵲就去叫幾個小的起床了。

柴火灶燒的火旺,不一會兒水就開了。

筍殼做的鍋蓋一揭開,水蒸氣到處跑。麵是現成的掛麵。在水裡滾個幾開放上點菜葉,再倒點鹽就好了。

一人一碗,孩子能多得幾小塊的蛋,大人則能跟著喝上一口滾了蛋的麵湯。

這麵做法簡單,勝在快速且鮮味十足。

陶青魚吸溜一口,麵不如以前吃的滑溜,油水也不夠。但勝在自己小爹爹做的,全是家的味道,他一口滿足。

大海碗的麵,陶青魚能吃半碗。

吃完肚子裡暖呼呼的,甚至兩個小的雙胞胎吃麵吃得腦袋上冒熱氣兒。看得幾個大人哈哈直笑。

要帶三個小孩上街,陶青魚不敢大意。

這年頭,人販子尤其的多。陶青魚將大弟弟陶青書也叫上。

如此,拿上個裝東西的背簍,放上水壺,便可以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