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宗時一樁皇家軼事曾在整個京中鬨得沸沸揚揚。世宗的永寧長公主乃中宮嫡出,從小錦衣玉食,遵照聖命嫁與林丹汗之子額哲。額駙爺與之脾氣不合,不到小半年的功夫便生了許多嫌隙。這永寧公主一氣之下偷回了娘家,在清寧宮閉門不出,甚至以性命要挾,帝後軟磨硬泡,好言相勸方作罷。不知對於公主這般行為,兩位格格有何看法?”
錢先生說完,目光炯炯盯著我和哈濟蘭。
哈濟蘭伸懶腰的功夫打了個哈欠,聲音還是悶悶懶懶:“這有何難的,公主受了委屈,就該回來找阿瑪額娘撐腰!不過就是蒙古汗國,幾年後照樣降於大清”
我不動聲色地望了錢先生一眼,恰巧對上對方眼神。她不愧為京城閨中名師,隻端著恰到好處的淺笑,麵上平靜如常,看不出一點漪淪。
我不知為何又想到了杜看雲。
“二格格以為如何?”
我暗忖片刻,略微福身道:“學生深知女子不得妄議家國朝堂之事,在此先賠罪。”
“但說無妨。”
錢先生笑容依舊大方得體。
“學生以為,公主此舉不妥。所謂不妥之處,不在於公主請求娘家撐腰,而在於公主淡忘責任,躲藏宮中;逃避問題,不尋求法子將恩怨解決。”
我正了正顏色,娓娓道,“若是尋常夫婦矛盾,公主此舉並無大錯。可這樁事,明麵上是公主與額駙的姻緣,實際上是察哈爾汗國與大清的邦交。學生以為,滿蒙世代交好,以婚約為盟,自世祖到先帝都有無數“滿蒙聯姻”之例,公主親額娘孝端皇後亦是如此。因而,縱使駙馬有千般過錯,公主都應放到台麵上講,依照大清律法,有不妥之處,與庶民同罪。可公主如此一來,因一時任性逃避問題,君臣猜不透,這便是拂了察哈爾部的麵子,壞了祖宗規矩,教兩國使者難做,有礙邦交。”
說完我跪在地上,叩首:"請先生責罰。"
錢先生聞言沉吟不語,我也不著急辯駁,隻默默跪伏在地上。
"二格格說的在理。"過了良久,她才開口,語調中透出絲絲欣賞的意味。隨即笑稱要單獨與我小敘片刻。
我猜到了結局是這樣。女夫子專挑了孟子中記述治國方略的篇目講解,還特意鋪墊了許多有關“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內容。我就知道,這個策論絕不是公主與額駙的兒女家事那樣簡單。
可是,若要問我真心所想,我隻惋惜公主生在帝王家,無從支配自己婚姻大事。退一萬步講,假若當年建州女真沒有統一中原,不求分化勢力與蒙古抗衡,公主定是草原上策馬奔騰,瀟灑恣意的女子。奈何這“滿蒙聯姻”枷鎖套在頭上,公主隻得背井離鄉,嫁與非誠心所悅之人。婚姻本就不稱心,沒兩年額哲病逝,兄死弟繼,轉嫁小叔子。多麼嬌滴滴靈動活潑的少女,落得一個鬱鬱而終下場。
我隻真心希望公主幸福。
哈濟蘭對於能夠提前下學一事深感榮幸。我看著她摟著侍女,歡天喜地討論點心是吃芙蓉酥還是栗粉糕的時候,頓感一陣心酸。
如果不是因為那些事,如果不是那個人,現在的我,是否也是那個樣子?
可惜,世上沒有那麼多如果。
錢先生沒有多談書本內容,也未再出其他論題,隻是與我談起一樁舊事。
原來方才關於公主的策論,不是她命的考題,而是當今皇上殿選太子妃時的最終一關。
太子乃大行皇後遺腹嫡子,深得皇上重視,京中半數八旗貴女都參加了這場選秀。浩浩蕩蕩百餘人,進入最終麵聖的隻有兩位,一位是都統石文炳之女瓜爾佳氏,一位便是我的長姊,散秩大臣長女葉赫那拉?達哈蘇。
麵聖之日,幾乎所有人看好的都是達哈蘇。她雖為庶出,但家世優渥,賢德名聲在外,又生得沉魚落雁,人稱“京城第一美人”。
然而,最終太子妃卻是相貌平平的瓜爾佳氏。
回答策論,達哈蘇認為女子出嫁從夫,公主賭氣回娘家,便是不守夫綱之舉,於女德有虧。整個策論隻圍繞女子操守,其餘內容未提及半字。
這答案是缺乏格局,但到底也挑不出錯處。連世宗也曾督導諸公主以婦道,更何況是一個庶出臣女。缺乏責任觀不堪儲後,眾人皆以為將瓜爾佳氏為正,達哈蘇為側福晉嫁與太子未嘗不可。可皇上大筆一揮,隻將達哈蘇隨意指給一位宗親。
其實說起來,瓜爾佳氏答案也不過是中規中矩,無出彩之處。
這裡麵不僅有皇上的手筆,更有太子的意願。
錢先生笑容意味深長,我的脊背頓時發涼,汗毛直豎。
太子的背後,是大行皇後母家赫舍裡氏一族,以索額圖為首,都在防範蘇克薩哈之後嫁入宗室近支。
達哈蘇最終嫁與閒散宗室,阿達哈哈番阿爾哈圖之子博敦。
聯想到那位博敦,我心下驟然緊縮。回想起永寧寺中曾有一位尼姑妙慧,風流妖俏,名為出家,實則俗心不改,是博敦養在江南的外室。阿爾哈圖攜子前往江南治理水患的那幾月,不知流傳出多少兩人私相授受的風流韻事。
算算日子,達哈蘇那時還未過門。
也就是說,太子還是博敦,達哈蘇無論嫁到哪一邊,都過不上好日子。
當今女子,重如籌碼,輕似浮萍。
我無來由地覺得揪心,儘管博敦福晉隻是我名義上的親人。
“二格格可是想到什麼?”
錢先生的話將我勾回現實,我抬起頭,直視那張寬厚慈藹的笑臉。
看不透這笑意是否及眼底。
我收拾起情緒,垂眉斂目恭敬答道:“無妨。”
錢先生不再追問,隻是宣布以後我的課程比哈濟蘭多加一時辰便離開了。
我站在原地發呆,心緒複雜。
得名師賞識是件美事,不宜暴露心緒。
我心知,以後仰仗她指點的日子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