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教授一生的悲劇源頭不在於莉莉(當然,她是催化劑與激發點),而在於他的母親!是艾琳的無所作為與逃避現實,讓教授的童年充斥著暴力、黑暗與痛苦,造成了他自卑、自傲與陰沉的性格,也奠定了他命運的基調。
我始終相信性格決定命運,教授童年的不幸在他的潛意識中已經烙下了深深的悲劇主義色彩,使他追逐光明、渴望溫暖的同時,又帶著本能的自我否定與深深的自我厭惡。
如果艾琳可以把對丈夫的關注稍稍投注在教授身上,他就不會因缺少關愛而把莉莉當成生命中唯一的溫暖,也不會在失去她後,生命中隻剩下黑暗。
而且,以原著中教授的性格,即使沒有莉莉,他的一生可能沒有那麼絕望,但我也不認為他會幸福快樂的生活(排除那些穿越聖母拯救者),童年的不幸也許早已使他失去了幸福的本能。
艾琳對於丈夫的態度,我也無法認同。即使真的有錯,一味地忍受辱罵與暴力就會得到原諒嗎?軟弱的隻會忍讓的人是不會得到幸福的。
最近聽到了一些讓人不舒服的事,額,偶不小心爆發了,大大彆彆介意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