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駁 韓韓韓非非非!!?(1 / 2)

薑珂眨了眨眼睛,視線在二人之間來回移動,總不能直接告訴這位老者我今日應聘成功,收到了秦始皇親自發的offer了吧?她眼睛滴溜溜地轉,思量片刻,有了主意。

她從草地上縱身躍起,拍了拍身上的塵土雜草,回道:“今日陽光溫暖,我又剛剛吃過肉殽,躺在此處,微風拂過,看柳麥青青,渚河悠悠,天然秀美,所以才不禁感歎人生美好。”

老者臉上一片和悅之色,撫了撫自己的胡須,態度可親道:“你才這般小的年紀,便已能從身邊的佳美景色聯想到人生之悟,真乃伶俐之才也。”

旁邊的青年本想告訴這位老者,自己比她更小的年紀時就已經開始學習黃老之術了,但想了想,還是放棄了這個想法。

老者又道:“不過,小童,你要知道,其實讓你感受到幸福的,從來都不是草木微風這些外物,而是你那顆善於發現美的心。”

薑珂:!

她表麵一副懵懂無知的模樣,心裡卻十分激動,從這老者的氣質談吐來看,絕對不是普通人,若是手中再拿上一把拂塵,和小說中所描寫仙風道骨的老神仙也沒什麼不同。

難道我又雙開到隱藏款了?

她心想,我不會遇到真的鬼穀子吧?

那接下來是什麼流程,我拜他為師,他收我為徒,然後和旁邊那個看起來好像是師兄的存在一起乾翻六國?

好像不太行,她從僅有的一點曆史知識中意識到戰國時期比丞相更危險的工作就是同門,孫臏龐涓,韓非李斯,鬥得一個比一個狠。

薑珂看向老者,表情認真,眼神澄澈道:“願聞先生指教。”

對於她這副虛心好學的態度,老者倒是有些驚訝。

正如薑珂所想,這老者並非尋常之人,當然,也沒到活了兩百多年的鬼穀子那麼誇張。

他名為荀況,人們都尊稱他為荀子,本是趙國邯鄲人,早年遊學於齊國時,受齊閔王之邀,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祭酒。

祭酒者,為眾人選舉出年長且受尊敬的人,在祭祀之時舉酒以祭先賢與天地,因此,祭酒可以算是稷下學宮中諸子的學術領袖了。

後來有人向如今的齊王建進獻讒言,於是齊王罷免荀子祭酒一職,荀子失望離齊,本想直接去往楚國投奔春申君,可在路過趙國時,又一次地遲疑了。

若是可以選擇,他也想落葉歸根,回到邯鄲著書立說,授課講學。

數年前他曾回到邯鄲一次,並和當今趙王談論兵法戰略,可惜趙王實在不堪大用,隻顧維護自己的利益,對外擴張,窮兵黷武,不顧民情,一點點導致國家內部壯年零落,民生凋敝。

諸子百家,百家學說雖然思想各有不同,但殊途同歸,這些初始之初皆是為了救世,創造出諸子心中的那個理想社會罷了。

正如荀子學說中的思想所示,人的頭腦一方麵靠智性準則,另一方麵被感情所驅使,所以即使理智告訴他當今趙王已無可救藥,可感情那一方麵卻還存有僥幸,萬一經過長平之戰和秦困邯鄲後,趙王心性改變了呢?

就這樣,荀子帶著這份委決不下的遲疑心情又一次回到了趙國。

他對薑珂說道:“列星隨旋,日月遞照,萬物各得其和以生。世間萬物自然生長,各有規律,可人類卻可以運用智慧,利用他們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價值,你看這片薺麥,這顆高柳,都是人們自己創造的,在這世界上,你那顆向往美好的心和天地之間的風景同樣重要。”

薑珂努力消化荀子的話,突然眼前一亮。

這,這這這……這不就是大學思修曾經學過的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的嗎!?

我們老祖宗早兩千多年前就給研究出來了!?

薑珂看荀子的眼神變了,看他的眼神比看一大塊黃金還熾熱,又是崇拜又是尊敬。

對於薑珂這種崇拜的眼神,一旁的青年早已習慣,在他心裡,自家夫子學識淵博,覽聞辯見,隻要和先生交談過兩句的人,都會被他的理論所折服,就連小孩都不例外。

然而,令他沒想到的是,那位被他視為無知幼童的孺子卻在認真思考後回了自家夫子一句:“您的意思是人類可以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前提下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用實踐的方式,使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青年:……?

什麼?

什麼是主觀?什麼又是客觀?她到底在說什麼?

為什麼她說的每個字我都知道,可當這些字組成一句話後我就聽不懂了?

難不成我是個笨蛋?

他陷入了自我懷疑之中。

薑珂也沒好到哪去,這是她為數不多的全部知識,說完這句話她就徹底偃旗息鼓了。

她為什麼會記住這些呢,是因為大學期末思修考試之前老師給劃了重點,一共就兩篇紙,這道題還特地提醒用紅筆加粗,她沒日沒夜地背,都快把這句話背到DNA裡了。

後來沒考這題。

她氣到差點想去紮老師車胎。

沒想到在這裡用上了,也算沒白背。

荀子也有些驚訝,他以為自己隻是送給陌生小童一句贈言,沒想到這小童不僅聽懂了,還煞有其事地與自己談論起來。

關鍵是他的言論和自己的學說簡直完美契合,這倒是出乎荀子的意料。

他道:“你言之有理,老朽鑽研半生的學說,沒想到你這小童才總角之年便已領悟,真乃通徹之人也。”

薑珂:不,我也隻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而已。

荀子已知她聰慧異常,便也不拿她當普通小孩看待,於是問出了自己研究半生的人性學說:“你認為,剛剛出生,處於繈褓之中的嬰孩人性如何?”

薑珂順嘴說道:“人之初,性本善。”

荀子的眼睛暗淡了下來。

沒想到她來了一個大轉彎:“但話又說回來了……”

“人不學,不成器。”

荀子眼裡的光又回來了!

荀子支持性惡論,並不是說他認為人性本惡,而是認為人性中有惡的一部分,這一點邪惡若不加以阻止,將會在以後的生活中無限擴大,所以他認為人應該受到教育,在受教之中走到向善的一步。

可惜世人對他的學說多有誤會曲解。

沒想到今天居然在渚水河岸偶遇的一位小童口中得到認同。

這一刻,荀子隻覺得如飲甘醇,如食美珍,如沐春風,連灑在他身上的陽光都變得更加溫暖了些。

薑珂又道:“所以要施行教育和法律,如此,秧苗方可成材。”

話音剛落,荀子還未發聲音,倒是那位站在一旁的青年重重地歎了一口氣,麵上哀愁之色更甚。

“咦……”薑珂看向青年,問道,“這位,額,這位先生為何歎息?”

那青年聲音極為好聽,卻說得磕磕絆絆,言語中邏輯全無:“無……無事,我隻是……,隻是有些傷神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