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不曾怨念過命運待他苛刻嗎?當然怨過!
如果不是那個該死的預言和腦袋發昏的黑魔王,他也會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而不是寄人籬下察言觀色地活著。
從小飽受辱罵、虐待和折磨的波特,營養不良、掩藏情緒忍耐著去生活,從來不懂幸福快樂的滋味。
否則,他第一次成功使出守護神咒效果的足夠快樂的記憶——不會是離家去霍格沃茨上學,這對普通小巫師來說早就知道的人生規劃。
這快樂的感受來得太遲,居然已經是他人生的第十一個年頭。
魔法界的救世主,人人所愛的大難不死的男孩。他第一次得到了這麼多的讚賞與關注,這麼多……這麼多的愛。
於是,他小心翼翼的深藏起自己內心會滋生的惡念,關住了那個憤恨、敏感和陰鬱的住在靈魂深處的小惡魔。
他最後外露的危險惡意,還停留在達利表哥被動物園的巨蟒戲弄的時候——那個時候他笑得開懷,甚至不曾為對方可能被大蛇傷害的人身危險擔憂,隻想給對方一個教訓,冷漠地選擇了置之不理。
愛,確實是強大的武器。它讓自己渴求,卻也讓自己克製。就如人性複雜的天平,沒有倒向惡的一端。
於是,這才是自己真正意義上的涅槃重生。
這一切都是霍格沃茨,都是他們給予自己的,這如家般歸屬之所,也是他誓死捍衛的最後精神淨土。
他唯一一次被窺見的扭曲情緒,來自和鄧布利多校長在冥想盆裡看見的記憶。梅普洛因為無望的愛情軟弱的選擇了放棄了自己的生命。
“她甚至不願意為了她的兒子活下來嗎?”
鄧布利多校長揚起了眉毛:“莫非你竟然對伏地魔產生了同情。”
“不!但她可以選擇不是嗎?不像我的母親……”哈利急忙解釋道。
他沒有在語言內容上欺騙校長,可是他在情感上撒謊了。是的,他同情了湯姆·裡德爾童年的遭遇。
他悲催不被理解當作異類怪物的命運,與自己何其相似,又何其不同。隻是他最終選擇了惡的另一端。因為,他根本不在乎在世間的任何人,也沒有任何人在乎過他。
沒有人,生來就是個殺戮的惡童。如果他的母親勇敢點,他也不會如此孤獨偏執的長大。
也不是沒有人在自己本身如果天賦異稟能輕易獲得無上權力和強大力量的時候,能夠不被迷惑,沒有走錯路。
在六年級某次校長辦公室,鄧布利多身體不好依舊跟自己商量事情的時候,他帶著自己當時難以讀懂的留戀望向鳳凰福克斯,難得露出脆弱模樣的說:“懊悔長久以來與我相伴,哈利,未來無論發生什麼,不要打破應該堅守的原則。”
就連自己最尊敬的如親人長者般的校長,何嘗不是在用愛的枷鎖困住自己。波特從不質疑對方的偉大和對世人的無私奉獻。可是,他對自己的教導確實帶著引導性的精明目的。
這一切,在自己被告知是最後一片需要消滅的魂器的時候,展露無疑。
在得知這殘酷真相的瞬間,波特忍住了內心的崩潰情緒沒有大聲發瘋的笑出聲來。可隻有他自己知道,心裡是怎樣一片崩塌後的廢墟殘垣。
就算血緣是最佳的保護魔法,真的沒有其他方式可以讓自己在更好的環境下長大嗎?可對方做了這樣的選擇,用鞭子與糖果的組合,讓自己不得不為了所求之愛去最終放棄自我本性的求生掙紮。
鄧布利多與自己的愛人格林沃德因為“最偉大的利益”分道揚鑣。
可校長的一生又何嘗不是在堅持自己心中為了守護普羅大眾美好世界的愛與和平,以犧牲少數人的命運為代價,去實現了這“最偉大的利益”?
他不恨他的選擇,也不後悔自己的選擇。
哈利·波特和湯姆·裡德爾。
都擁有過陰鬱黑暗的童年,一個選擇向善,一個選擇向惡;一個是魔法界的救世主,一個是魔法界的黑魔王;一個懼怕死亡企圖永生,一個選擇犧牲自我毀滅。
因為靈魂相連,他們終究走向同一個結局,何其諷刺與奇妙的宿命。
不過啊,馬爾福,你是個笨蛋!
我根本不是什麼聖人,也不想做拯救全世界的救世主。
我的選擇,不過是給所愛之人們,一個生的機會……當然,也包括你。
宿命的對決展開,互相射向對方的死咒降臨。那一瞬間巨大的光芒後,波特感受到了意識在逐漸模糊後沉入無限的深淵。
死亡降臨之時,一生真的會如同走馬燈一般閃現過無數的畫麵。波特眷戀卻隻得告彆這些珍貴的回憶,直到畫麵最 終停留在了有求必應屋裡自己伸向馬爾福從厲火中逃脫的手。
曾經沒有握住的手,這一次,我握住你了啊,馬爾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