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錢 遍地是黃金(1 / 2)

東西沈春雨已經想好要用來捐出去,但是具體用一個什麼樣的方式捐出去,還是得仔細想想,好好謀劃。

她對文史口的信息不太了解,隔行如隔山,所以也不知道現在這階段的學界對於永樂大典的研究到了一個什麼樣的程度,這東西捐出去會受到怎麼樣的對待。

但是,這畢竟是當年的百科全書,對於各種研究肯定具有參考意義,給到研究方向與之相關的研究者,對方人品正常,心裡便會承這份情。

最好的情況,就是這所大學之內就有研究這個方向的人員,而且是學術能力與道德水準都在平均線上的。

這種情況,送書以後對方看在這件事情的份上能對沈愛紅在學校裡的處境略微關照關照,不至於讓沈愛紅因為毫無背景又來得尷尬在學校遭人針對。

某種程度而言,沈愛紅比她以前收的那些學生更需要妥帖安置,至少她的學生在她手底下讀了幾年書,多少能明白輿論是個屁的這種道理,安排去向考慮和能力是否匹配以及收入是否合適就足夠,至於之後的職業發展職場壓力這些,學生自己有能力進行消化。

但對沈愛紅而言,流言蜚語,真的可以殺死她,工作內容,對她而言也真的很困難。

所以說人前半輩子生活的太順也不一定是好事,自己如果沒有在順境中獲得相應的能力,一旦提供順境的人不複存在,很有可能無法在逆境中生存。

除此之外,她還得搞點錢。

雖然後世人戲稱八十年代遍地是黃金,有想法的回到那年代拿個麻袋就能撿,但大部分的麻袋都不是為她現在這個毫無本金的六歲小孩的身體所準備的。

公安那邊的見義勇為到底給不給錢,彆光給個表彰就完事,雖然說表彰是很有用,但她現在也是真的缺錢。

沈春雨現在急著搞錢,還是因為沈愛紅的身體狀況。去醫院看病是需要花錢的,不管這病有的治沒的治,後續的治療費用都低不了。

在原主沈春雨的記憶裡,沈愛紅這個母親,柔弱且無助。

她當然不是一個壞人,但帶給沈春雨的影響其實是負麵更多。

八十年代,是一個獨生子女都會被不友善的多子女家庭的兄弟姐妹們捏“軟柿子”的年代,欺負沒有兄弟姐妹幫襯的同學,手段層出不窮。

而沈春雨,則在食物鏈的更底層,因為她沒有爸爸,外公去世,隻有一個柔弱的,忍氣吞聲的的母親。

原主小姑娘留給她的記憶裡,在她多次被同年齡,甚至更大年齡的小孩子欺負後,曾經也問過沈愛紅為什麼彆人城裡的爸爸會寫信,自己的爸爸不會。

沈愛紅總是找各種理由推脫過去,並且一遍又一遍地強調:“你爸就是忙著學業,他等著自己有出息了回來接咱享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