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絲憂慮從孔明眼中一閃而逝。
趙雲不解,“主公現有龐軍師輔助,軍師還有何憂心?”
孔明微微搖頭,才開口,門口衛兵卻一個趔趄跌了進來,“軍師、趙將軍,主母帶著小主人跟著江東來人走了!”
趙雲腦子裡嗡的一響,“我去追!”
孔明一把拉住他,“若孫夫人執意要走便放她走,切不可傷她,隻把阿鬥留下便可。子龍先去,援兵即到。”
“遵命!”
這終是場無懸念的鬨劇。
有孔明駐守的荊州是沒有破綻的。想要收複荊州,孫權還需要等待。
等待孔明的離去。
趙雲再次儘到一個忠臣、保鏢和奶爸的職責。他飛身跳上東吳大船,銀槍也來不及拿,隻揮著青岡劍從眾人中硬搶過阿鬥,阿鬥一看見雲叔便摟著趙雲的脖子不撒手,娘也不要了,孫夫人也隻能乾瞪眼。待到張飛率領荊州水軍趕到,孫夫人想奪回阿鬥也不可能了。
可惜江東謀士機關算儘卻算不出阿鬥這麼喜歡雲叔。孔明看著八爪魚一樣掛在趙雲脖子上的阿鬥,笑嘻嘻用扇子拍了拍趙雲,要早知道,隻怕要先想辦法將雲叔一起誆了去才行。
身邊眾人皆是一副忍笑到內傷的模樣。
趙雲極為不爽,但是沒辦法,他首先要做的,是想辦法讓阿鬥放開他。
阿鬥經曆了又一次簡短而危險的曆險之後再次回到諸位叔叔中間,除了覺得有趣之外,他還得到了不用被軍師催著讀書的特赦。他終於滿足的鬆開趙雲,蹦蹦跳跳的搬到州衙去住。娘雖然走了,還有一大堆痛愛自己的叔叔伯伯,他一點也不擔心。
趙雲終於還是忘了問孔明那句被打斷了、未能說出口的話。
“我擔心的不是主公,正是士元。”
(公元214年,龐統不聽諸葛亮諫言,死於落鳳坡。
同年,劉備令關羽留守荊州,諸葛亮統兵入川,隨行張飛趙雲為先鋒。
劉關張三人再無相見之日。
諸葛亮統兵入川,劉備完成了由被動挨打到出動出擊的轉變。西川東川連續變成他腳下的土地,他也終於能夠麵對麵戰勝曹操的鐵騎,奪取曹操屬下的城池。這一切不可否認是來自於諸葛亮驚為天人的智謀和五虎上將的強悍戰力。
烽火連天之處喊殺聲震天,而在看不見的暗處,一切都在悄悄改變著。
比如三國之間的實力對比。
比如劉備自己。
劉備當上漢中王的那年,關羽死了。
死於傲慢。
那年諸葛亮與趙雲秉燭夜談,諸葛亮一語成讖,關羽終究難逃此劫。諸葛亮並不是做出預言,他隻是根據形勢和人性來做出判斷。劉備不同,他根據自己的意識做出判斷。關羽的性格並不合適統領荊州,這是諸葛亮的判斷。但他是劉備結拜的二弟,此人就有千般不是,忠義二字絕不含糊。而趙雲,雖然是合適的人選,卻似乎更偏向諸葛亮。荊州這麼重要,當然要交給自家兄弟,這是劉備的判斷。
當他們的判斷發生矛盾之時,諸葛亮不得不向劉備妥協。
這就是釀成荊州丟失、關羽慘死悲劇的原因——劉備開始淩駕於諸葛亮的計謀之上。
須知他入川之前是對諸葛亮言聽計從的。
當這個根本原則發生變化之後,一切都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