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這些充滿野心的人攪的世間如此複雜。趙雲不再多想,他揮手招來亭外侍從,“趙雲此來,其實有件東西想送給先生。”
他小心翼翼把細長的包裹放在琴桌上輕輕解開,“正巧先生的弦斷了,隻不知這個可用否。”
包裹裡是一張琴。
琴的樣子極為普通,應該說比一般的琴還難看,因為琴尾部的木板已經被燒焦了,黒一塊黃一塊不仔細看還以為是劈柴堆裡隨便抽出來的一段爛木頭。
孔明頗為驚愕的看著這張琴,“子龍哪裡得來的?”
趙雲望天想了想,“說起來還挺複雜的。”
近日來一直待在宮裡宴席不斷,小白居然有了長胖的趨勢。想想小白年紀也不小了,一定要保證運動量才能保持良好的身型,趙雲決定帶它出宮溜溜。小白也對這個決定表示非常滿意,得意的嘶鳴了幾聲之後撒開蹄子就跑,趙雲好不容易勒住韁繩的時候發現自己已經到了某個不認識的集市上。
蜀中富庶,連年戰禍也因為蜀道之難而甚少波及蜀中,因此成都城在當時也算得上數一數二的大城市,堪比許昌和建業。從集市的繁榮來說,可能更甚於後二者。
為了保證成都人民群眾的出行安全,丞相早已下令,若非緊急軍情,集市上不得超速策馬,不得違章栓馬,不得隨意調轉馬頭。有違令者,按軍法處置。有官職爵位者,依令加倍懲罰。
於是趙雲在不得已的逛街途中發現了一家琴行。
然後他想起來,孔明的琴從隆中帶出來,也用了很久了。
他走進店鋪訊問最好的琴。店家見他一身雪白繡了雷紋的蜀錦衣衫,再加上一表人才風流倜儻還牽了匹明顯是番邦良駒的白馬,便認定他是冤大頭,神秘兮兮的把他拉進店後小屋,把那張裹了七八層錦緞的爛木頭擺在他麵前,一臉得意,開價百金。
百金?我這樣子很像冤大頭嗎?趙雲正準備開口。
突然覺得腦後一陣風起。
這麼多年仗打下來,趙雲的好運氣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他腦子還沒反應,身體已經側過一旁。隻見一個身影餓虎撲食般衝向那張名曰琴的爛木頭,要不是趙雲閃的快早撞上了。
趙雲定睛一看,覺得非常驚訝。
原來那個飛身撲過來搶琴的人是個頭發胡子都花白了的老頭子。
老先生真有黃忠老將軍的風采啊,趙雲幾乎想說出口。
沒等趙雲開口,那位老先生已經氣勢洶洶的和店家糾纏起來。
原來那把琴是老先生的不孝子背著老先生偷偷拿出來賣給店家的,老先生發現之後氣不打一處來,拿了賣的錢直奔琴行,要贖回那把琴。
店家當然不乾,他花了五十金買的,如今差不多能淨賺個五十金了,這麼好的生意怎麼能拱手讓給彆人。
兩人在店裡爭的麵紅耳赤,根本不給趙雲調節的機會。趙雲正不知所措時,老先生突然騰出一隻手指著趙雲,“此等高粱紈絝子弟,縱有此琴,又有何用!”
趙雲覺得自己有必要澄清一下,“老先生,非趙雲要用此琴,趙雲不過想將此琴贈與孔明先生。”
爭執中的兩人立刻停了下來,一起瞪著眼睛看著趙雲,看的趙雲心裡直發怵。
“你就是上將軍常山趙子龍?”店家帶著明顯的懷疑態度。
“你要將此琴贈與諸葛亮孔明丞相?”老先生激動的開始語無倫次。
趙雲用他一貫誠懇的眼神看著他們,往左邊點點頭,再往右邊點點頭。
兩人的眼睛瞪的更大了。
緊接著,噗通一聲,兩人同時跪在趙雲麵前一起說起話來。
“上將軍饒恕,小人有眼不識泰山得罪上將軍,實在罪該萬死,上將軍饒恕啊!”
“丞相入川為蜀中之福,此琴得歸丞相如寶劍得歸名將,老朽願分文不取將此琴贈與丞相!”
趙雲沒能跟隨孔明到東吳做說客,舌戰群儒也隻是道聽途說,眼前這兩個人輪番語言轟炸已經吵的趙雲狼狽不堪手足無措耳邊嗡鳴聲一片。他剛想開口解釋兩句竟被那二人的口水擊的倒退好幾步,如此往複,待到他完全清醒過來的時候他才發現自己已經身在店外,手裡抱著重新被裹上的琴。放眼看去,老先生已經心滿意足的走出店鋪,店家也重新回到櫃台後品他的香片茶去了。
趙雲捧著琴突然想起一件事。
他們好像都沒有問過自己是不是要這張琴。
話沒說完,孔明已經笑了好幾次。每次都笑到趙雲忍無可忍隻好皺著眉頭停下來看著他,他這才收斂一些,咳嗽兩聲,催促趙雲說下去。
他很久沒有這麼開懷大笑過了。
(從主公的稱呼變成了“陛下”之後便再沒有)
“因此子龍隻好勉為其難把這張琴拿回來了?”孔明好容易止住笑意,“子龍可知此琴當值幾許?”
“五十金?”
孔明寸寸撫過琴身,語出驚人,“此琴千金難求。”
他用手叩擊那塊燒殘的焦木,聲若金石,“此琴乃漢左中郎將蔡邕自火中救出的一段焦木雕刻而成,因琴尾尚有焦痕,故名曰焦尾,其音之美世所罕見。蔡中郎死於王允之獄,此琴本在洛陽,不知何故竟流落至此。”
他修長的手指輕輕撫過琴弦,發出的聲音格外清脆悅耳動人心扉,就連子龍這種自視音律白癡的人都能輕易分辨出高下。
“子龍可還記得那個贈琴的老者?”
趙雲想了想,除了那個餓虎撲食的矯健身影和一口一個“老朽”的洪亮聲音之外,他還真沒看清那位老先生的長相。那間店鋪實在幽暗,趙雲也沒辦法。
“也罷,”孔明深思片刻,抬頭笑道,“分明是子龍有緣,我卻沾了子龍的福。隻不過得此琴之事——”
“趙雲知道輕重。”趙雲一揚眉,“先生在蜀中士子之間影響極重,朝中早已議論紛紛。此事若傳到宮裡隻怕又是一番口舌。”
“我非怕口舌之辨。隻是子龍與我私交甚密,陛下自然又生嫌隙。”孔明看了眼趙雲,淡淡笑道,“罷了,今日子龍贈琴,如此風清之時正該聽琴,煩心事休提也罷。”
他拂去衣上微塵,正襟危坐,輕動十指——
如洶湧東逝的大江般澎湃卻又悠遠寧靜的聲音頓時從他指尖流出。
他和著琴音淺聲吟誦。
鸞鳥鳳皇,日以遠兮。
燕雀烏鵲,巢堂壇兮。
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腥臊並禦,芳不得薄兮。
陰陽易位,時不當兮。
懷信佗傺,忽乎吾將行兮!*
汨羅江在自荊州入川的途中,孔明曾指給趙雲看過,那便是一代聖賢生不逢時的葬身之所。
趙雲仍記得他那時語氣中的悲愴,與決絕。
*諸葛亮彈奏和吟誦的是屈原被貶官時所做的《涉江》,故而下文提到屈原和汨羅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