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過年 過年(1 / 2)

與你相逢 清醉夢 2958 字 10個月前

將所有東西都顯擺完,媽媽還要去廚房準備明天的餃子餡。陳淅跟到廚房想要幫忙,卻發現媽媽已經準備得差不多,就差調味了,根本不需要她。

看了看家裡的年畫還沒貼,陳淅自告奮勇,問了媽媽家裡的年畫買了沒,然後摩拳擦掌。他們這兒的習俗是除夕前將年畫貼好,小時候過年都是由爸爸負責,等她長大了,就交給了她。遇到太高夠不著的,就會讓爸爸來幫忙。如今家裡有梯子,陳淅一個人就可以搞定。

以前村子裡的門和門框都是木製的,年畫直接用漿糊貼在門上。先把舊年畫撕掉,撕不乾淨也沒關係,直接把新的貼上去覆蓋住。老舊的木門上層層疊疊,門板和門框都厚了不少。後來搬了新家,新門就舍不得直接塗漿糊了,而是用透明膠帶貼上去,免得損壞新門。

陳淅先將舊年畫一一揭掉,送到了廚房,等一會兒做飯的時候燒掉。門神護佑了他們家一年,如今也該歸位,自然不能隨意丟棄。拿出新年畫,用透明膠帶先貼上四角,然後挪動梯子,還按照原來膠帶的位置粘上去,根本不用擔心貼錯位置。

將幾扇門全部貼上,陳淅又將梯子搬到大門外,將巨大的“福”字貼在外門上,再在兩邊貼上巨幅對聯。一番折騰下來,累得她滿頭大汗,兩隻手蹭上了年畫的顏色,想擦汗都不方便。

下了梯子把橫批和二福一春拿上來,先將橫批“財源廣進”貼在門楣中間,然後取出一張“春”字,貼在橫批上方的中間位置,最後把兩張“福”字分彆貼在“春”字兩邊。雖說不知道為何如此,但從小到大村裡人都這麼貼,自然是有其道理的。

剛貼好,陳淅就聽到遠處傳來了鞭炮聲,是有人在上墳。他們這兒的習俗是逢年過節都要上墳燒紙錢,畢竟人間熱熱鬨鬨,總不能把地下的老祖宗忘了吧?

往年除夕前家家戶戶還要炸丸子、炸肉塊、炸藕盒、燉豬肉、炸魚、蒸花饃等。一是熟食容易處理,切下來炒炒就可以裝盤,二是不易變質,在沒有冰箱的年代,熟肉放在室內就可以儲存,不擔心臭掉。但也有彆的風險,就是有貓有狗或者老鼠偷嘴,這時候就需要把所有熟食放到大鐵盆中,外麵再蓋上自製的黍杆鍋蓋,上麵加上重物,免得老鼠或者誰家的花貓,在夜裡大快朵頤。

記得小時候家裡沒冰箱,這時候就格外忙碌,把殺了的魚吊在外麵,瀝乾水後裹上麵糊,在熱油裡過一下,就能達到儲存條件。那時候大家都窮,走親戚的時候籃子裡放條炸魚,外加一把細粉(紅薯粉絲),再加上幾個蘋果,就算是拿的出手的禮物。

如今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冰箱,超市裡買東西也格外方便,炸菜的人就少了,陳淅家更是好多年都沒再炸過丸子。至於炸魚炸肉之類的,大家的飲食習慣也變得健康,不再追求高油高熱量,畢竟生活條件好了,想吃的話都能買到,自己折騰實在費勁。

不過豬肉倒是燉了一鍋,村裡有人養豬,幾家合夥要了一隻,爸爸扛了條豬腿,還搞了不少其他部件和大腸。過年離不開肉,招待客人的時候至少得擺幾盤吧?這豬肉和豬大腸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還記得小時候,每次過年殺豬家裡就會格外忙,把各種肉分門彆類切好,還要去洗豬大腸。冬天的水格外刺骨,媽媽在廚房燒熱水,爸爸則在大鐵盆裡負責清洗,等到全部收拾完,手指頭都沒知覺了。如今倒是方便不少,廚房的水龍頭就有熱水,再也不用專門燒水清洗了。

“肉昨天已經燉好了,一會兒給你炒兩盤。你爸去買牛肉了,想不想吃燒雞?還有烤鴨?一會兒讓你爸買兩隻帶回來。”

陳淅連忙搖頭,在外麵最不缺的就是肉,畢竟黎春是大城市,各地美食都能吃到。她真正懷念的還是媽媽做的家常飯菜,畢竟買不到的才最珍貴。

“不用不用,還是你做的飯最好吃!要不晚上吃麵條吧,半年沒吃過你做的麵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