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餡調完,媽媽把它放進了冰箱,順便拿出了一袋水果,“哪有大過年吃麵條的?平時還沒吃夠嗎?嘗嘗我買的橘子甜不甜?”
拿了個橘子剝開,“這哪能吃夠啊!隻要是媽媽做的,一輩子都吃不夠!”
陳淅如願以償吃到了麵條,隻不過是肉絲麵,畢竟現在家裡最不缺的,就是肉。
第二天就是除夕,陳淅在路上奔波了大半天,實在有些累,導致上午10點才醒,這時候爸爸媽媽已經在包餃子了。洗漱完畢陳淅吃了點東西,然後加入包餃子隊伍,牆上的電視在放著地方台春晚,權當作是背景音樂。
沒過多久,外麵就響起了鞭炮聲,是有人在下餃子了,他們這兒的習俗是除夕中午吃肉餡餃子,在餃子下鍋的時候,還要放鞭炮。所以隻要聽到鞭炮聲,就知道是有人在下餃子了。
三人包餃子的速度都快了不少,外麵的鞭炮聲也越來越多,看了看包得差不多了,媽媽指揮著讓爸爸去廚房燒水,然後進行收尾工作。陳淅則是取出一串鞭炮,拿著打火機跑到門口。鍋裡的水很快就燒開了,媽媽端著包好的餃子下鍋,陳淅也開始點燃鞭炮,將燃起的鞭炮扔到門前空地,看著它們炸響。
他們的鞭炮還未放完,就見鄰居家也出來放鞭炮,竟然抱了一大盤鞭炮出來,這是準備轟炸馬路嗎?陳淅連忙捂住了耳朵,迅速跑回了屋裡,她可不想被炸飛的炮衣糊一臉。
剛跑回去門外的鞭炮聲響起,果然“劈裡啪啦”響了好久才停,陳淅家的餃子都能出鍋了。照例在客廳和廚房各放了一碗餃子,留給老天爺和灶王爺。雖說現代社會,大家也都知道神明不存在,但習俗已經成了,也就繼續擺了,就當是一種儀式。
和家人一起邊看電視邊吃餃子,然後閒話家常,是難得的團圓時光。和其他地方吃年夜飯不同,陳淅這兒除夕並沒有年夜飯,中午的餃子才是正餐,也不會額外炒菜。至於晚飯,基本上是吃中午的剩餃子,畢竟年年有餘嘛,餃子都會剩下一些。
午飯過後,還要準備初一早上的素餃子,一般是韭菜雞蛋餡的,如果有人不喜歡,就喜歡吃肉餡,那也不強求,畢竟隻要是餃子就行。有鄰居來家裡串門,原來是餃子已經包好了,約著出去打牌,畢竟忙碌了一整年,也隻有過年才有空放鬆放鬆。
餃子包得差不多了,媽媽擺擺手,讓爸爸出去玩。陳淅的玩伴都嫁出去了,在村子裡也沒有玩得上的,因此每次回來都不怎麼出門。她本來就不喜歡出門社交,隻跟熟悉的人一起玩,如今沒有玩伴,更沒有出門的必要。
和媽媽把剩下的餃子包好,陳淅找了部喜劇看,母女倆邊看電視邊閒聊。得知童年玩伴有了二胎,陳淅還有些震驚,這才多久不聯係,就發展這麼迅速了?然後得知鄰居家兩個兒子又都離婚了,老兩口帶著4個孫子,整天把兒子們罵得狗血淋頭。還有另外一家鄰居,看中一個不錯的小夥子,介紹給自己女兒,結果結婚沒幾個月就黃了,如今又訂婚了,準備年後結婚。
陳淅聽得不住咂舌,果然還是村子裡八卦多,不過之前有人傳她五一結婚,這就太離譜了。
手機震動了下,拿起手機看了看,是群裡有人發紅包,陳淅趕緊去搶。好不容易將紅包點開,結果是0.81,差點沒把她氣死,簡直是浪費感情。
然後陳淅忽然想到,年終獎還沒發。往年都會在除夕前把年終獎發到大家手中,今年都這個點了,竟然還沒動靜,是什麼居心,不是很明顯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