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得不承認,偶爾回頭看到他們還在時,心中仍有熱血在沸騰,在告訴我自己,我還想寫故事,我還能夠續寫完當初的那些遺憾,哪怕全部要從頭再來。
這學期虛擬文學寫作課,在我的workshop上,教授和同學點評我的故事時,反複提及的“真實感”和“代入感”。看著他們將我的故事解析,挖掘出每一個細節和伏筆,並且描述出一條清晰的時間線。這是我第一次,那麼直觀地感受到,我的故事表達上所呈現出來的事物,與讀者解讀的時候由於視角不同而造成的理解差異。
和所有在網絡上貼出的故事最大的不同的是,我在寫作的時候,刻意地運用了許多技巧。然而又正是這些技巧,讓我遇到了最大的阻礙,我一直麵臨的東西。如果要描述某些事物,或者某些細節,或者某些轉折點,我不得不打破當下,我以語言所營造出來的敘事性的畫麵感和真實感。
當我詢問教授的時候,教授隻給了我一句話,你必須去寫,你才能知道這個故事會變成什麼樣,如果你不寫,那麼除了作者之外的人,誰也無法知道你的故事是什麼樣的。
所以,我必須將當年那些天真的故事一個個地寫完。
因為除了我,也隻有我,能夠將我的故事講完。
早些時候,學到了一個詞,“事緩則圓”,和我的筆名,多少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筆名出自蘇軾的詠梅詞,“好睡慵開莫厭遲。”
這是我提筆寫字的第九年。所有故事,我都會慢慢撿起來從頭寫起。
也願故事裡一直在等著結局的角色們花開莫厭遲。
11/19/17於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