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聶爺。”
顧建業朝邊上的娘倆示意,一家三口翻看著木箱子裡的書籍。
眼前的這些書籍,說不上保存得多好,至少是沒有少頁,漏頁的。
顧建業輕輕拿起夾藏在某本書裡的幾張紙,是那種很硬的黑紙麵,上麵的字是用鋼筆寫的,似乎是一份手稿。
雙手忍不住微微顫抖,內心的激動難以掩飾。
這份手稿,明顯是殘缺的,隻有寥寥數張,但是,看過這本書不知道多次的顧建業還是認出來了。
這是老舍的《四世同堂》的手稿,而且還是那最後十幾章的部分。
這一部分便包含了毀於十年內亂的結尾後十三章。
老舍的名著《四世同堂》深刻反映了抗日戰爭時期古都北平淪陷後,廣大人民的屈辱、痛苦、憤怒和抗爭。
身為曆史學教授,自然也會研究研究那段曆史,老舍的這本名書便是一個很好的了解當時社會麵貌的途徑。
在顧家後世家裡的書房裡,珍藏的是《四世同堂》的合訂本,全文共88.6萬字,其中最後十三章是由英文縮寫版裡翻譯過來補足的。
這補足的部分雖然有了那最後十三章的內容,可終究還是不完整的,並非最初始的原版內容。
據老舍先生早先年為其作的《序》所說,全書應該有一百章,每章一萬字,恰好一百萬字。
這被毀於動亂中的十三萬字,中譯英譯中,足足丟了十多萬字,這十多萬字有多少細節啊,一直沒有被後人知曉,實乃一大可惜。
很顯然,這一直被稱之為永遠的遺憾的最後十三章就在眼前,怎麼能不讓人激動。
顧建業簡直欣喜若狂,居然能在這種地方見到如此珍貴的事物,雖然不知它是如何漂泊到此處,但是至此,它的漂泊之旅結束了。
顧建業小心翼翼地捧起這幾張手稿,輕輕地吹了吹上麵沾染的灰塵。
不說《四世同堂》這本書的完整版對文學界的價值,單單是老舍先生的原創手稿,同樣也是價值不菲的。
一家三口翻找了半天,顧晚榆抱著翻找出來的幾本應該對考試有幫助的書,蘭翠芳也拿著幾本文學界的經典著作,隻有顧建業拿著幾張稿紙,在那如饑似渴地閱讀著手稿的內容。
顧晚榆探頭看了眼父親,疑惑道:“爸,你看啥呢,多找些書,拿回去再看唄。”
顧建業抬頭看了眼閨女,微微抬起手中的稿紙,解釋了一句:
“其他的書都不重要,這幾張紙才是此行最有價值的。”
“你們都看好了嗎,看好就把這些書包起來吧。”
一邊說著,他一邊小心翼翼地將幾張手稿好好疊合在一起。
看到他這般,顧晚榆有些訝異,但此時不是說這些的時候,正事要緊。
蘭翠芳拿出背簍裡的幾塊大布條子,將挑出的書仔細地包起來,而後塞到背簍下邊,再灑上布條子遮蓋。
而後顧建業將背簍背起,三人一齊出門,走向門口的聶叔。
顧建業掏出幾張紙幣遞給聶叔,笑道:“多些聶叔。”
聶叔收了紙幣,沒有回話,隻是擺了擺手,示意他們離開。
走出收購站,蘭翠芳提醒道:“我記得原身好像有一個姐姐,是在供銷社工作的,我們順路去看看。”
一路前行,來到一處門口掛著“供銷社綜合門市部”牌子的門店。
此時人還挺多,大家夥兒都老老實實地排著隊,等著買自己需要的東西,三人也一起排在了隊伍後邊。
這年頭的供銷社裡,各種各樣的商品都有,人們常用的保溫瓶、洗臉盆、手電筒等,都可以在這裡買到,還有一些是需要憑票購買的糧食,布匹之類的。
不一會,便輪到他們了,櫃台裡眼尖的蘭家姐姐早就注意到了妹妹這一家三口,激動地招呼了一聲。
“小妹啊,怎麼今個一家三口子都來鎮上了,要些什麼,姐給你拿。”
“二姐,拿一些麵給我們吧。”
蘭翠芳拿著糧票和錢笑著遞過去。
蘭二姐隻收了錢,拿出自己的糧票,對妹子說:“你們的糧票自己留著,用姐的,姐有糧票。”
說完,不待二人開口拒絕便轉身去稱麵。
在這個年頭,供銷社售貨員一職屬於香餑餑,既是為人民服務,待遇又好,每個月按人頭供應的票證。
蘭二姐是嫁給了鎮上的一戶人家,也就是成了城裡人,又在城裡上班,每個月得到的票除了在家用外,還能餘下一些,因為心疼這個小妹妹,每次都會留些糧票,等妹妹一家來供銷社買糧食。
因為這年頭的票大多是發給居民的,也就是說農民是沒有糧票的,農民主要是靠地裡的糧食生活。
顧家攢的這麼些糧票,大多都是蘭家人心疼蘭翠芳,補貼給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