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段往事 臨雪是不是 有其他選擇……(2 / 2)

隻是他和她終究不是良配,兩三個月的時光再幸福,也擋不住違抗皇命的處決。在回到青川的第三個月,他們想到了周密的計劃覲見預王。

封嵐想像預王訴說民間的疾苦,封澤知道攔不住,隻能任由他去嘗試。

當時青川的百姓已然是不支持封家的說辭了,但當時經常幫助鄰裡的臨雪在淩風鎮召集了一些百姓,隻問他們“怕不怕死,想不想為這製度搏上一次”。誠然,結果是很多人都是怕死的。

隻是臨雪的爹娘站出來說,“這位公子是真心為我們好,家裡有小的需要養的,就彆去拚了,若沒有的,留下兒女在家,我們這把老骨頭可以為後代拚出個名堂!”

也許人心就真的是這麼容易被鼓動的吧,也許人雲亦雲就是這麼容易實現的吧。好多人,從家掂出了鋤頭,真的就振著雙臂,像江城城門進軍。

烏泱泱的大部隊,讓“民可載舟,亦能覆舟”體現的淋漓儘致,可是他們錯了,難道曆史上真的沒有這樣反對預國政策的暴動嗎?難道農民起義就是,無章程就可以成功的嗎?艱難的事情不是一朝一夕的,若非朝廷從上而下的改革,怎麼會有結果?

果不其然,封嵐帶著淩風鎮的百姓到達城門的那一刻,他的死期,就快到了。

預王暴怒,預國公連奏折都不敢再寫,那日正在府中逗貓的洛汐,沒有關注這一場城外的浩劫。

“放箭!”,城門守將的命令,自然也是預王的命令。“停!”

頃刻城門開啟,百匹戰馬衝出,將士製服負隅頑抗卻又手無縛雞之力的農民們,想來真是諷刺,正義的一方無兵無馬,應當整治的一方千軍萬馬還錦衣玉食。

他們憑最後一絲力氣,對封嵐說“跑!”那一聲呐喊,便是封嵐跌下山崖前回蕩在耳邊最後的聲音了。

官兵將他攆到了懸崖邊,臨雪,這在這處采摘著草藥。

出於愛護,封嵐沒有讓她跟著一起去。

但她坐立難安,就在城門近處的這個懸崖邊,遠遠守護著他們。

采草藥是預料到他們有可能失敗,希望可以之後療傷。

可這次,她的劫數到了。

替他擋下了一柄飛槍,把他推下了山崖。

荒野上流下了一片鮮豔的紅,和飛馳而去的戰馬。

荒野下的一塊平地上,躺著頭部重創昏迷的封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