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悼死紫光,隻祭活秋水 英雄不死……(1 / 2)

過興坪,一老者讓人挽扶於道旁,周邊老小十數人,人皆滿麵悲愴,隻見一兒童持一素白絹高舉,上麵有字,口稱要進獻給鄧大人。鄧紫光下馬接過來一看,寫的是《悼摧鋒大元帥鄧》。

鄧紫光大驚:老丈此為何意?

老丈沉聲說,不祭死子光,隻悼活秋水。

鄧紫光腦袋轟一下,眼發黑,當即癱坐於地。

主帥突然倒下,隊伍一下停下來了。信安夫人一直在關注,她見有壺漿簞食的,有夾道相迎的,就是沒見過披麻掛白的。她藏好絹布,她對趕過來的熊桂沉聲吩咐:鄧紫光有令,立即列隊,打好精神,向前。

有人開始反映過來,卸了一塊門板,抬上鄧紫光,無聲地向前走。

信安夫人偷偷拿出那悼詞,隻讀幾句,淚水不停流下來。她打開車幄,對護送她的軍士說:讓你們的隊正過來。

熊桂問夫人有何吩咐?

信安夫人:你們彆無精打采地,把你們的軍歌唱起來。拿出你們曾赴湯蹈海、死不旋踵的氣概。

熊桂沒有猶豫,高聲問誰會領唱軍歌?大聲把摧鋒軍歌嚎起來。

老摧鋒們一遍又一遍唱,帶著悲壯和自豪。新加入的很快被感染,不由自主跟隨。

夜宿江邊,鄧紫光問信安夫人,我是不是應該以死殉國?

信安夫人:昨日大宋已亡,今日誰是國家?我,你,天下人。因為天下仍在,道在,仁義在,故你在。

鄧紫光:我可不死?

信安夫人:諸夏不亡,道不亡,為什麼要死?孟子日:“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我在才有天在,我及是民,天不可亡我,我豈可自毀?

沉默良久,鄧紫光問:諸夏不亡,有我。夫人為此問題思索多久?

信安夫人:少時經曆從潭州之圍,數次逃亡,十餘年矣。隻是沒想明白,今見你為此困擾,我才愰然。

鄧紫光:為什麼他們希望我死了,他們才滿意?

信安夫人:因為摧鋒是廣右最能好武裝,是大宋在靜江的象征。你是摧鋒領袖,成為他們最後的希望和信念。如果你殉國,說明連你都無法改變大宋的命運,所以他們無需要再為大宋儘忠成仁;如果大宋亡而你活著了,他們就有跟隨你為大宋作出犧牲的道義。他們不知道自己是獨自苟活呢,還是與你一同殉國?隻有你死,他們方可心安理得:連摧鋒帥都無法改變世道,為什麼要我們去承擔道義?

鄧紫光有如溺水者虛弱地:謝謝夫人教我,此生會不會罵名不消?

信安夫人:我沒有教你,而你不能倒下,你是摧鋒帥,你是疏世獨立,橫而不流,不能被那些死道友不死貧道的懦夫用口舌所害?更不該被其誅心。

鄧紫光:他們愛大宋,愛名節,隻不過有些冷齒。

信安夫人:孟子日:“殺人以梃與刃,有以異乎?”曰:“無以異也。”

鄧紫光立即接著背讀孟子:“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爭城以戰,殺人盈城。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於死。”以口舌道義殺人,同樣罪不容於死。

夫人:為自己名節而置他人於死地者,禽獸不如也。假以時日此等賊子信念當道,天下苦矣。亡天下則不久矣。但願此等觀念永不得勢,被人所棄之,如敝履。

(注,本人對王炎午作《生祭文丞相》逼文天祥死深惡,讚同張伯苓的“中華不亡,有我”,故用一少年來批判將王炎午們迎入社稷神壇廟食於民的亡天下之舉)。

鄧紫光稍霽,亡天下者?棄之如敝履,一雙破鞋而已?還請夫人教我,將如何立身?

信安夫人:深耕易耨,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入事長嫂,出以方百裡仁於故舊、教化蠻夷。

鄧紫光:謝夫人活用孟子以教我,以天下為己任,為天下而話。

蘇州府常熟人羊素兒出生在大族,世擁簪纓,父親以進士充任通判,自幼跟隨父親在潭州成長。二十年前遇北軍圍潭州,羊父的潭州上司臨陣退縮,羊父上下激勵,以身作則,與民同心,解潭州圍後,羊父任滿調回臨安,因鄂州被兵道阻,幾經磨難,傷病纏身,到臨安後未及賞功即丟下孤獨寡母,因病故去,全靠父親當年好友和叔父接濟度日。

有人欲使皇子忠王聘臨安知府長女,由於臨安知府曾因戰敗逃匿,眾臣彈劾,所以反對這門婚事者甚多。父親當年的好友稱羊素兒年將及笄,曾侍其父於戰亂之中,備嘗艱險。如登富貴,必能警戒相成之道。太後聽聞後詔羊素兒入內宮垂詢:你父親以一介書生之力搖旗抗敵,每每念之,令人動容。

羊素兒雖然年幼,也不願與天家結親,大臣們不過是因自家人口稀少,易於掌控,才將自己推給皇子,於是羊素兒回答太後:我父舍生忘死可念,敵占區之民飽受兵災更可念也。

太後不喜羊素兒忤逆,欲出之,帝病中,尤其喜歡羊氏言辭甚令(典藉中原詞如此,工科佬也不知言辭甚令怎麼解),詔皇後收忠臣遺孤為義女,封信安郡主。

忠王性弱,卻喜歡羊素兒性格堅忍,央求皇後將羊素兒許配自己。皇後不欲忤太後旨意,讓忠王將羊素兒悄悄抬入王府。待忠王繼皇帝位,封羊素為美人。生建國公,進封淑妃。再生晉國公主趙媞,封貴妃,撫俞昭容之子衛王。

恭宗北狩,大宋亡,眾推六歲建國公為主,冊羊素兒為太後。

元軍唆都繞過潮州直攻海豐,以輕騎突襲廣州。元軍水軍分多路擊敗秦王,宋軍退守秀山時又大風,沉了多艘船,士兵被淹死很多。鄧紫光的恩師張鎮孫的一千多船被元軍擊敗並被俘,在北解途中自縊身亡。秦王帶著幼帝和太後逃到香山,元軍追來,宋軍大敗,損失戰艦無數,衛王舅舅侯爺等人被俘。幼帝及太後又逃到鐘山小橫琴島。

大臣們想將幼帝遷往占城,派出陳宜中打前站。陳宜中一去不返,幼帝滯留在廣西吳川化州。

羊素兒生子時自身年幼,生出的兒子端宗身體自幼羸弱,在化州遇台風覆船,端宗墜海後受驚嚇,很快病亡。眾臣推五歲衛王為主,羊太後斷續聽政。

大廈將傾,大臣無所計策,問於羊太後,太後以奴自稱,一介女流,無縛雞之力,無定國之冊,唯求文武大臣同心協力,公中體用。每每於此,都以帕掩麵,群臣無不流淚。

很快史格占領廣西,南下達到雷州,張士傑帶著衛王再回廣東。元軍張弘範等人進攻厓山,張士傑帶太後和晉國公主乘漲潮時衝出包圍,張士傑部下卷走軍資百船潛逃,羊素兒與張士傑被衝散,流落於雷州。聽聞鄧紫光在廉州,李公公想儘辦法才把船弄到廉州來,尋了差不多半年才找到鄧紫光。見信安夫人粗布瀾縷,蓬頭垢麵,晉國公主瞪著驚恐的眼睛。鄧紫光大悲,欲悲無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