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犵狫山 齊家就是家裡不能亂,以……(2 / 2)

鄧紫光說不可理喻。粟英道她們是自家族人的子女,總比外麵的人強。鄧紫光知道她說的是自己身上有沾了彆人的味道。

見說服不了粟英,隻好找檀公公同住。

鄧紫光與龍寨主告彆,希望他讓龍乞棄去下藍山九娘廟進修一段時間,那有貴人,可給乞棄改命,還有女校可學,能學習很多東西。

鄧紫光去與莫世雄告彆,讓他一定送些犵狫山的孩子去下藍山讀書,路隻需要一天半的船程和半天的腳程。學一年下來,可給犵狫山點一盞燈。孩子們的束脩和食宿全免。

莫世雄答應一定送,鄧紫光這才放心,

見鄧紫光要走,莫世雄要留鄧紫光吃晚飯,鄧紫光不願留下來吃飯,被莫四妹一把拉上樓,拉進自己的繡樓。為了告彆鄧紫光,莫四妹身著盛服,上衣染、繡繁複花飾,以鷺鳥為主。裙子通過染、繡出流雲與密布的雪花小點,黃藍相間為底襯。看見如此漂亮的衣裙,鄧紫光不由讚歎是你自己做的?

是我自已在這房裡織布,然後染布、浸蠟,印花,刺繡,縫紉,莫四妹道。

鄧紫光說你這手藝可去九娘廟交流一下,也許可以得到更多的提高,弄不好始安夫人讓你當教習呢。

城民不將衣與裙分開作外衣穿,自司馬遷開始就記載南蠻的衣裙分開,並命名為獨力衣,這種衣品至少二千年。有學者人用自己的母語發音來證明,古人的說的獨力衣、是自己民族的東西,這都屬主觀構建,虛構,不是客觀事實。建議有條件去貴州旅遊,又愛好中華傳統文化探源的人,去貴州省物館看看千年前的實物,它是多麼精美,與今天某些西南人群的服飾又多麼的貼近。當然會有其它人群有類似的文化,但究其源,我毫不懷疑的是:古藉中所謂的瑤布、斑布、獨力衣,其源頭是遍布大半中國的苗族。

因為衣裙之間會紮著寬帶,鄧紫光為看清腰帶後麵的上衣是否也有花飾,上手扯著腰帶看衣下幅,原來紮在腰帶內的衣下幅隻是麻布。鄧紫光問為什麼沒有棉布?

莫四妹道我們這沒有種,所以等你來種。

鄧紫光看完花衣後,腰帶已被扯鬆,莫四妹低頭要重新束緊時,被鄧紫光抱在懷裡。

莫四妹抬頭又問你是怎麼分出我和乞棄的?

鄧紫光忙著嗅她身上的香味,沒有立即回答,隻在分彆時才說你長胡子,她沒長胡子。

四妹裝著還是不明白,就去問龍乞棄,龍乞棄笑得肚子都痛了。龍乞棄嫁出去時到柳州過,算見過大世麵,於是就把當初她唱給鄧紫光聽的調子唱給莫四妹聽。二人笑得不可開支後,然後兩人又悄悄感到難過,商量去下南山九娘廟去看看,也許在哪能等待看到他回來呢。

鄧紫光離開勒古寨沒有通知任何人,他與檀公公悄悄上船,順著湍流,隻需要半天到了懷遠。沒有帶其他人走,少了很多負擔。鄧紫光身上的錢全交給了粟漢堯,讓他組織人員幫扶犵狫山,自己與檀公公兩人身上都沒帶什麼銀子,不敢在懷遠停留,一口氣趕到融州始安商行,向帳房支取了五十貫銅錢後。隻因檀公公年紀大了,經不起小船的顛簸,兩才換乘去柳州的客船。

乘著客船在柳城補給和攬客,需要停留半天時間,鄧紫光去柳州的分號去看看。柳州的始安商號原是瑤池安排人手,鄧紫光進去時沒有人認識他,對他不冷不熱。鄧紫光問之前曹縣和李洪二位進來檢查過與否,二掌櫃說近來沒有人來檢查過。鄧紫光本想叫他們找大掌櫃來見自己,可想到自己如果沒想清楚怎麼處理柳州商號的問題時,就這麼見他,一點意義都沒有,於是留下字條,叫大掌櫃和管事者帶著二年來的帳在三天內趕到梧州商行,親自向自己敘職。不得有誤。

檀公公看出了鄧紫光在柳州商行吃了蹩,隻道他帶出來的人太少,鄧紫光道在商言商,在官中一舉一動皆出自官家,如今在商都以利益權衡。不帶那麼多人出來,除了減少開支,還有一條是避免無事生非。

檀公公:剛才他們不認識你,你要辦的事就沒辦成,難不成就沒有辦法讓他們不認識你也能讓你辦成事?

鄧紫光:還請公公指教。

檀公公:探花郎組織了如此大的商行,請問是如何控製?商業動作是如何協調?是否有監察督導與考核?

鄧紫光:我確實許久沒有過問商行事。每年隻有二三次大會,日常督導是熊桂在做。

檀公公:比如今天這種情況,以後有無辦法避免?隻要你認為有需要,你當可以隨時檢查任何人和事,並予以指正、懲戒。

鄧紫光:公公所說極是,請問如何辦到?

檀公公:以前宮中出入有禁牌,腰牌,不同的牌有不同的權限。在商也應有長幼尊卑,可製腰牌確定各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