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辯 鄧紫光的廷辯用老拳(1 / 2)

第二堂軍事教育課講《司馬法》“天子之義”篇,其教義指戰爭五原則:教育原則:治軍原則;作戰原則;賞罰原則;勞逸結合;

其中教育原則,指不使用未經軍事教育的士卒作戰,對軍士的教育內容分彆包括:要教育將士有等級觀念;人倫道德規範;認識軍法;不誇功、不爭功的思想;以服從軍令為核心的賞罰原則。

一般來說,士兵不容易在些方麵犯錯,往往是軍官們犯錯。因此治軍嚴,並不是指對軍士,而是指軍官。軍官出問題,就會帶壞一隻隊伍。所以對軍官的要求經比普通軍士要嚴格。你拿的錢多,有軍功是軍官的,鮮有普通軍士的,因為你的責任比彆人大,權利也比彆人大,對你的要求也會比彆人嚴格。如果你們要加入軍隊,你得按以上原則修煉自己的軍事素養,從內心中要求自己,甚至要高於這普通的軍士。否則我憑什麼要你去帶兵?

在治軍原則上,反對治軍苛責,反對法度鬆馳。恰當地使用民力、畜力。

用人原則:要善於選擇、啟用有德行、有道義、服從命令而又善良的人,要堅決排斥奸邪、殘暴、武斷專橫以及恃勇逞強的人。

有人問先生你帶過兵嗎?鄧紫光笑笑說,先生這麼年青,哪有機會帶兵呢?先生是典型的紙上談兵罷了。

在下麵坐著的鐵木爾站起來道:鄧將軍曾知昭州,監軍,統製,現在依然羈縻一州,打過二年的仗,他講的戰爭一部分是他參加過的戰爭。

有人記得鄧紫光左右手控箭完勝乃顏家子孫,才知道戰場上練就的身手與紈絝子弟有什麼區彆。

鄧紫光正在講著課,有軍官騎馬來到國子學,找到正在講課的鄧紫光,與他耳語後,鄧紫光對大家抱歉道:樞密院有急事相招,今天的課隻能現此為止了。下一課我們繼續司馬法中的定爵篇,主要內容是準備戰爭,從第三課開始,我們將不再是我講你們聽了,而是進行戰爭的演練。有興趣的人,想從事戰爭這項事業的人,自認為在這方麵有天賦的人,能動手又動腦的人,可參與我們的課堂練習當中。

鄧紫光不是去了樞密院,而是入皇宮。由皇城北門入,從厚載門進入禦園。

有侍衛讓他們在廊外等一會,鄧紫光看許多熟悉的大佬在等待,他們著鮮亮的公服,隻有鄧紫光舊衣打扮成,他卻不以為意。蒙人喜歡佩戴寶石,鄧紫光隻有一枚玉掛在腰間。

鐵木爾示意讓他過來身邊,鄧紫光來到鐵木爾右手。這個位置已在彆人之前了。

有侍衛說各位大人,皇上讓你們進去。

鐵木爾伸手彈一下衣服,領頭走進暖閣。鄧紫光跟著走在前麵。

年邁的老皇帝在抬起頭看見進來的人們行禮,有的人是右手扶胸行回回禮,有的人是單膝軍禮,有中原的彎腰作揖。

老皇帝:你們座吧。有了新的人了,你這孫兒也成大人了。孫兒長得比我都高,你也該為國家出力了。

後麵這話對鐵木爾說的。

鐵木爾:爺爺,你看著依然隻有五十歲的樣呢。爺爺,隻要你需要,孫兒隨時跟隨皇爺爺策馬草原。

老皇帝:孫兒,爺爺老了,不能帶你再回草原了,你獨自去老家代爺爺鎮守祖宗的山川河流,你有什麼打算?

穆鐵國:孫兒隨時回草原去與部民守護祖宗的神靈。

忽必烈看向鄧紫光:今叫你來的原因是你的奏則,彈劾尚書省,你給我再說說,你彈劾他什麼。

鄧紫光:陛下,先在北有諸王為亂,西南有八百汝為叛,其外有患,其內有憂,欲平外患,必先安內。

忽必烈:你指的內憂指的是什麼?

鄧紫光:小人當道,不通戰事,胡亂指揮,幾為亂國之徒。

忽必烈:此議有何憑據?

鄧紫光:桑葛本不學聖學,一不受聖教熏陶的粗鄙之徒,在國家內憂外患之時,既不善謀軍事,又毫無治國方略,不知輕重,隨意修改、變更經過深思熟慮的北伐戰略,裁拆東路軍編製與軍需要,破壞國家大政方針。

桑葛:陛下,我不知道這是你的安排。

鄧紫光:有太子的手諭和陛下行印,豈能以不知搪塞?

太子:平日各府文告及地方塘報要不要經過尚書省?

桑葛沒敢回答,安童上前一步回道:都有經過尚書省才發往各部。

鄧紫光:有責任就往外推,一問三不知。一介莾夫,居然敢就軍國大事指手畫腳,憑個人好惡裁撤軍事,亂我軍心,置國家安危於何地?沒有哪高度,你就不能安份守紀?何故似小醜一樣上竄下跳?

桑葛終於被激怒了:我堂堂從一品大臣,皇上親封尚書省丞,豈容你這黃頭小兒信口雌黃?

鄧紫光:我一介寒儒雖然隻是三品學士,也是孔聖門徒,自有以天下為已任的責任,彈劾一禍國殃民的雜毛,保我軍征戰萬裡不受宵小所亂,理當所然。

桑葛為巨宦日久,隻有他罵人的份,何曾被一小兒侮辱?激憤之下,一老拳砸下來,鄧紫光也不躲,使勁一腳蹦踹將桑葛踢倒,這還不罷休,仆身上去,二人扭打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