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 小時候,小城很貧窮,但是人……(1 / 2)

小時候,小城很貧窮,但是人人都笑著生活。

長大後,小城的規範麵積也擴大了。

至今我都沒有走遍小城,卻依舊會去熟悉的地方,買記憶裡的美食。

小城位處北邊,與內蒙相接。

這裡的四季分明,卻也沒有極端氣候。

春天萬物複蘇,夏天氣溫高達三十幾度,秋天碩果累累,冬天零下十幾二十度,還有三四場固定的大雪。

因為偏北,這裡少有地震。更彆說什麼雪崩、火山和海嘯之類的。

就是地震,也隻是有震感而已。

每次看到哪裡有不好的消息,自己總會在心裡暗戳戳的慶幸。

細數一下曆史中發生的重大時間,小城好像都處在安全範圍內。

恩,還有一個,天災。

有一年下大雨,發生了洪澇災害。

人倒是沒事,可是大家的財產損失不小。

那一年,我工作的公司都組織了幾車物資,經理帶著人親自押車送到災區發放。

有了災難,也有人挺身而出。

當地的人也沒有坐以待斃,而是在努力自救。

其中有一個小男孩,跟著大家一起抗沙袋擋水。

之後還被點名表揚了。

人的生命力頑強,受困的人的生命力就更加頑強。

國家台報道了新聞,各種自救和救援的消息頻出。

說這件事,也隻是想說,我的小城很好。

即便是天災,那也是五六年前的事。

在網上看到那種想要找個宜居的城市定居的時候,我的第一念頭不是很多有名的城市,而是我的小城。

這裡不再是二三十年前黃沙漫天、空氣乾燥的地方。

這裡有美食,有……

好吧,我也吹不出來。

起碼,我知道這裡的人不排外。

也許是習慣了吧。

早在之前的幾十年裡,這裡就出現了很多人來修路建設。

後來,來去的人多,大家也就見怪不怪了。

可能是我自身的惰性,也可能是我看自己的小城都是自帶光環的。

自從大學畢業後,我回到小城,就沒有去外地居住的想法。

這幾年有些宅,就更沒有離開小城的衝動。

在這裡,哪怕是自己一個人住,也不會感到孤獨。

未來不好說,可是現在,我還是覺得在自己的小城住的舒服。

今年先在酒店工作,讓自己緩解一下經濟壓力。

來年在不在酒店工作不好說,但是總要給自己存點錢的。

現在的我年過三十,手裡還沒有存款。

一沒車,二沒房的。

也是時候給自己的養老事業添磚加瓦了!

恩,要是寫文有進步的話,說不定還會有驚喜!

期待中……

說回正題。

我要寫的大多數發生在酒店的事情。

入職時間短,也沒有什麼特彆的。

隻是有一晚,快到我下班的時候,來了一位男士。

看著年齡不大,卻有些糙。

說話有些口音,不是小城人。

他在試著說清楚普通話,我在試著理解他說話的意思。

大概他也是個受苦人吧。

到前台谘詢,說他的身份證沒帶,可以住酒店嗎?

我之前培訓過,知道在旅館業治安管理信息係統裡有兩種登記身份證的方法。

一種是有身份證的,可以直接掃描身份證加人臉識彆,輸入登記入住的房間號保存就行。

還有一種,就是無證登記。

沒有帶身份證的,也可以登記。

隻不過是要手動登記客人的身份信息,然後人臉識彆,再輸入房間號點擊保存。

給他解釋了之後,他說自己的身份證丟了,還不記得身份證號碼。

問這樣可以辦理入住嗎?

我搖頭。

“不行!”

在培訓的第一台,同事就給我說了,沒有身份證是不能辦理入住的。

再有一個就是未成年人,除非是在家長的帶領下,否則也不能辦理入住。

看他的樣子,我給他提議要不跟家人或者朋友聯係一下,告知一下他自己的身份證號碼,可以辦理無證登記。

對於我的提議,他沒有回應。

想了想,然後又問我,這附近有派出所嗎?

他想去辦個臨時的身份證。

還好,我還真知道派出所的位置。

說有。

我走出前台位置,走到酒店門口,指著一個方向對他說。

“你過馬路,走到對麵。看到遠處的那個六層樓的酒店了嗎?就朝那個方向走,在前麵的二層門麵房的中間過道的位置。你要是還找不到,就在那附近問一下派出所的位置。從這裡到那邊,十分鐘左右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