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那巨眼跟著熄滅了。
除了秦朝時空之外,諸朝眾人先是悵然若失了一會兒,隨後便都積極開始尋找如何給後人留言的辦法。而在此之前,他們其實也都發現了這仙跡的諸多規律。
比如能夠觀看仙跡的,大概分為兩類人:
一類是被仙跡選中的“主要曆史影響”人物,他們不論身處何地,即便蹲在茅廁,一抬眼都能望見那天上巨眼,就如那九天之上的太陽似的,如影隨形。此類人中,大多是帝王、儲君、皇子公主、能臣乾吏、個彆工匠農夫。唯有唐宋兩朝比其他朝代更有不同,有許多詩人、詞人也被納入了“主要曆史影響”之中。
另一類人是身處“主要曆史影響”人物一定範圍內就能觀看仙跡的“次等曆史影響”人物。這一類人就多了去了,不僅包括皇子公主、一些世家子弟、能臣武將,還有些出身貧寒的百姓、學子、工匠與農人。
而大多數人,即便站在“主要曆史影響”人物身邊,也什麼都看不見、聽不見。
這一發現替諸朝帝王發掘了許多人才,諸朝時空的帝王都不約而同下了召令,在全國搜羅能夠看到仙跡的人。隻不過令帝王們苦惱的是,在仙跡沒提到那些人的名字與功績時,他們並不知道這些人對這個國家而言,究竟是正麵影響還是負麵影響……
即便找到了,召來京城也不知究竟該不該用?便是如秦始皇一般雄才大略之人,都無法預估李斯和趙高對秦竟會釀成這樣大的災禍,皇帝們不由對這些奇能異士各個都生了疑心病。
當然,不論好壞,都要先一網打儘再做其他打算。
不過,各位帝王也因為這條限定投放的“仙規”驚訝地發現一些古怪的地方。
如洪武八年,正值壯年的朱元璋在直播後期突然發現,他寄予厚望的太子朱標前去偏殿更衣後,竟然無法再觀看到仙跡!而那個調皮搗蛋、整天鬨著要從軍的老四朱棣不管離啟明殿多遠,都能瞧見那閃耀著光芒的仙跡!
其他兒子就不說了,有些看不見也罷了,反正早知道他們是一群不大成器的龜兒。
朱元璋夜裡為了這件事輾轉反側,無法成眠,半夜忍不住將馬皇後搖醒:“妹子,妹子,你說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馬皇後睡眼惺忪,無奈打著哈欠起身:“……老四自幼騎馬射箭便卓於常人,連信國公(徐達)都稱他小小年紀便驍勇有謀,假以時日必成帥才,或許老四日後替他大哥安定四方、開疆拓土又滅了北元,因此才被仙跡選中的。這是好事,你又何必苦惱?”
“可標兒仁慈寬厚、治政有方,又禮愛兄弟、孝順父母(此處省略誇好大兒的溢美之詞三百字),分明事事都好,他日後為帝,肯定是個千古明君,怎麼還能比不上老四那混小子?”朱元璋想不通,實在想不通!在他眼裡,他的兒子向來隻分為“咱的標兒”與“其他龜兒”。
老四以後就是打仗再厲害,還能越過他哥?不可能!絕對不可能!難不成……老四以後是個禍國殃民的禍頭子?也絕不可能!就算再偏心,朱元璋也不願往這方麵去想。
“重八,你又不知這上天究竟是怎樣評判咱們、評判標兒與老四的,老天有眼,心中有秤,以後說不定就會說起我大明之事,不就一清二楚了?你又何必如此焦慮不安。”馬皇後寬慰道。
自己的孩子自己知道,馬皇後心中篤定,不論是標兒還是老四,以後一定都不會是那等昏庸之輩,至於仙跡為何更看重老四……那京城郊外還有在地裡刨食一輩子的平頭老百姓也能瞧見仙跡的呢!想必後世之人度量他們的功績的法子不一樣!
道理是這個道理,可朱元璋是個急性子暴脾氣,哪裡等得及,不由胡思亂想又熬了半宿,天色將明才迷迷糊糊睡了過去,睡著了還在夢裡直嘟囔:“都是些不省事的龜兒……”
而建元三年,正跟阿姊家裡借來的騎奴在上林苑跑馬遊玩的劉徹,也發現這清瘦單薄的小騎奴,好似不得了啊!先前在未央宮觀仙跡,就連舅舅田蚡都無法獨自觀看,而這個才十五歲、麵容清秀的騎奴卻好似被仙跡選中了!
他騎在高頭大馬之上,長久地垂眸凝視著衛青。
直把人看得汗毛豎立,撲通一聲跪倒在地。
劉徹握著馬鞭遙遙一指,命令道:“你騎著馬兒跑到那頭的林子裡,聽一聽仙跡中老夫子所言,再折返告訴朕,老夫子方才都說了什麼。”
“喏。”衛青依令而為,少年人身高腿長,利落地翻身上馬,縱馬而去。
沒一會兒,他回來了。下了馬老老實實地說:“回陛下的話,方才仙人說……陳勝吳廣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劉徹盯著他,慢慢地勾了勾嘴角。
是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騎奴又如何?從此這個了不得的騎奴就是朕的了!
同樣無比震驚的還有宋太祖趙匡胤。
他的兩個兒子德昭、德芳、幼弟趙廷美、丞相趙普都要隨侍在他身側,才有幸得以觀看仙跡。而獨獨他的二弟晉王趙光義卻不必如此!他竟也能得仙跡格外賞識?雖說趙光義的確喜好文墨、多才多藝,但怎麼想,他的文學造詣也比不過丞相趙普……
難不成他這個二弟日後脫胎換骨,也為他大宋立下了什麼大功勞?如今與趙光義還顯得親密無間的趙匡胤試圖說服自己。
而趙光義本人對此事也格外自傲,他心底裡一向自認不比兄長差(除了武力稍遜阿兄),如今仙跡獨獨為他破例,豈不是對他一身抱負的最好認可?自己日後定然為大宋建功立勳,指不定是他收複了燕雲十六州也有可能!否則他怎能與阿兄同享此等際遇?老天待他不薄啊!趙光義不由走路都帶風、昂首挺胸。
這一幕同樣發生在清朝。
康熙四十七年,養心殿內。康熙勉強起身,一邊聽仙跡說先秦之事一邊也翻閱著《史記》,隨口叫了聲:“梁九功,換茶。”
底下“嗻”了一聲,是年輕的李德全的聲音,康熙微微一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