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條懷表03 倒退回她身邊(1 / 2)

玻璃城 殊娓 3871 字 8個月前

那陣子有幾句美好的祝福話,流行於朋友圈和公眾號。

他們說,“願你曆儘千帆,歸來仍是少年”“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有人說這些句子,是從蘇軾的詩句中演變來的。是《定風波》中的“萬裡歸來顏愈少”。

而裴未抒眼中帶著禮貌的關切的樣子,就讓宋晞想起這一句。

也想起他們初次相遇。

初見裴未抒,是在2008年。

那年,宋晞第一次到帝都市。那時是8月,正值暑期,火車站湧滿了人群,挨肩接踵。

巨大熒屏在播放奧運會比賽,到處都寫著歡迎的標語,也有外國人舉著小紅旗走過,誌願者們站在人群中,友好地為有需要的人提供幫助。

整座城市洋溢著一種令人熨帖的熱情,熱鬨得如同新年。

宋晞的爸爸來接站,同母女兩個碰麵後,宋爸爸主動接過大部分行李。

他連提帶拖好幾個箱子、袋子,扭頭笑著問宋媽媽:“你們兩個啊,是不是想要把咱家都搬到帝都來?”

宋晞背著塞得滿滿的雙肩包,手裡提著布袋,跟在他們身邊。

她對新環境感到新奇,忍不住抬眼四處張望,爸媽的對話成了“耳邊風”,隻隱約知道媽媽是在給爸爸講,哪些東西是給爸爸帶的,哪些東西是給宋叔叔一家帶的。

被提到的宋叔叔,叫宋家群,過去是他們同鎮的鄰居。

他家裡有個在市區當老師的親戚,初中起他就寄住在親戚家,在市區上學,後來高考考得不錯,去了大城市念書,又輾轉到帝都做生意。

生意順風順水,用鎮上人的話說,就是“出人頭地嘍”“混得頂好的”。

宋晞小學時,有一年春節宋家群回鎮上過年,提了禮品來感謝一直幫他照應家裡老人的宋晞父母。

那時候宋晞的爸爸剛被裁員,工作上正一籌莫展,經宋家群提議,春節後宋晞爸爸便跟著他一起去了帝都,幫著忙些生意上的事情。

家裡隻剩下宋晞母女,媽媽常常感恩地和宋晞念叨,說宋叔叔他們夫妻倆人都很好,在外麵也很照顧她爸爸。

宋晞爸爸帶著她們到車站停車場時,宋家群已經下車,站在人群裡,高舉雙臂同他們熱情地揮手:“嫂子,晞晞,這裡這裡!”

喊完又快步擠過人群,接過宋晞媽媽手裡的大袋子,連聲道謝:“嫂子,你說你來就來唄,拿這麼多東西乾什麼,這麼沉,辛苦了辛苦了。”

“不辛苦,我們上火車時碰見好心人了,兩個大小夥子主動幫我們抬了行李。也沒拿什麼過來,都是家裡的土特產。聽弟妹說,你想吃家鄉飯,我特地帶了很多筍乾臘肉,回頭做給你們吃。”

宋媽媽看了眼車站外的商廈樓群,感歎,“帝都真好啊,真漂亮。”

宋晞那年16歲,第一次走出家鄉小鎮,到了一線大城市,看什麼都新鮮。

不過一路上車馬勞頓,來帝都時坐了四十多個小時的火車,再加上市區街道擁堵,車子連續急刹幾次後,宋晞胃裡翻江倒海,找到就近的公共洗手間,吐了半天。

回車上睡了一會兒,再醒來時,車子已經駛入一片美麗的彆墅區。

宋叔叔家的房子很漂亮,三層彆墅,五色菊頂著藍紫色的花朵在庭院裡盛放。

庭院裡坐著一位笑盈盈的婦人,見到他們,挺著肚子走出來,和宋晞的媽媽擁抱。

那是宋叔叔的妻子張茜,宋晞叫她張姨。

“晞晞,好久不見呀,真是大姑娘了,個子也高了不少,再長兩年,要超過你媽媽啦!”

張茜捏了捏宋晞的臉,“是不是火車上休息不好?怎麼臉色這麼差?”

宋媽媽把宋晞路上暈車的事兒說給她,宋晞覺得丟人,臉都紅了。

“那咱們快進屋去吧,屋裡有空調,吹吹冷風喝點涼快的,可能會舒服些。”

臨進門前,張茜抬手樓上指,“晞晞你看,三層是個小閣樓,以後你和媽媽就住那裡,你宋叔叔從知道你要來起,就閒不住,給你買了很多書,放在小書架裡,到這兒和在家一樣,彆拘著,啊。”

那天進門後沒幾分鐘,宋家群和宋爸爸就出去了,要忙生意。

宋媽媽和張茜一起收拾她們的行李,帶來的土特產被一樣樣從包裹裡拿出來,攤放在地上,拆開,再重新收納。

張茜對著樓上喊:“思凡,思凡?姨姨和姐姐來了,快下來。”

“你喊什麼啊,和同學連麥打遊戲呢!彆喊了,煩死了!”

張茜被兒子的衝撞噎一下,有些無奈地和宋晞媽媽訴苦。

之前他們隻顧著忙生意,家裡的事情都是雇了保姆在看管。雖然在同一個屋簷下,但天天早出晚歸,和兒子總也說不上幾句話。

保姆彙報時,也都隻在夫妻兩個麵前說好聽的,頻頻誇獎他們的兒子成長得不錯,張茜聽了還很欣慰。

“也是這次懷了二胎,反應太嚴重,不得不休息在家裡,天天.朝夕相對,才發現原來這孩子這麼不像話,真讓我頭疼。”

正說著,樓上傳來踢踢踏踏的拖鞋聲,隨後是一陣滑輪掠過地板的咕嚕嚕——

宋思凡在屋子裡踩著滑板過來,停在那堆土特產前,嫌棄地嘟囔:“哪來這麼多東西啊,亂七八糟的......”

宋晞進門喝過冰水,這會兒已經好多了。

聽見宋思凡這樣說話,忍不住在心裡吐槽,覺得這熊孩子要是自己親弟弟,準是要一腳踹飛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