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起正文(2 / 2)

癡纏 井莫 2995 字 10個月前

這話說的含糊曖昧,已有老臣頻頻嗤鼻。擺明安郡王與我王有私天下皆知,更未多言會盟事宜,安郡王終是客居,使者卻不明天璣王合意,疑點頗多。天璣開陽均為強國,多年雖未兵戈,但早是劍拔弩張,僅憑此言便邀王身赴險境,未免輕撞。我不必言,已有文臣欲出列進言。

王看罷書信,示意那文臣退下,獨自揚眉,一臉無奈。神情如同安郡王仍在側嬉語,還是無儘寵縱。已忘了安郡王當年如何處心積慮逃離開陽,又心懷開陽諸多軍機要事,讓前方戰式驟變,伐天衡國勞而無功,空折錢糧兵馬無數。

“罷了,本王應了,回安郡王…和天璣王,不論其餘五國如何,開陽必如期而至。”

我驚異抬頭,一國之主,行事未免兒戲。果然即刻便有大臣出諫,引起嘩然一片。

“我意已決,會命軍隊沿柳江駐守,另讓眾卿助仵侯輔國,尹封、楚坤、張赭端隨行,不必多言。”示意使者退下,一時於我目光對接,我又一陣心結。

仍是平冷語氣,但我隨他多年,已聽出意決,贅言無用。我有時似可略知王心,但又從未通明,王理事看似隨意,但不論軍政,從未有大失,今日各方情形微妙,我一時不得要領。□□原搖光、開陽、玉衡、天權、天璣、天璿、天樞七國,搖光已亡,現開陽雄踞西北,又同天樞聯盟,與天璣、 玉衡同為強國,天璿、天權雖現今示弱,但若遭攻伐,一旦與彆國聯營,也非反掌可取。況□□治有千年,人心仍向,倘真有帝脈得續,此時若一國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必受群起而攻。

且諸國均征伐連年,損兵勞民,均有修生養息之意,說天璣不軌於王,於理不合。早聞天璣王寡斷,且年逾天命,愈發城府守內,縱安郡王有何異念,他畢竟年少,又無實權,難成氣候。帝脈初現,於理應賀,不去反而落人口實。我王勇俊,應無大失。隻他欽點我和門人張赭端,不知何意。

實不及多想,我應還有機會單獨麵駕細談,現隻拜倒遵命,一場早朝沸沸揚揚,群臣苦諫不下,竟又有借機責我奸佞者,被王當即革除,眾臣惶惶,不了了之。

散朝後更有於我聲淚俱下,喋喋不休者,我正被團團圍繞,頭疼不已,滿臉苦笑,便聽一聲斷喝。

“宰相大人!”聲如洪鐘,眾人終於閉嘴側目,再看此人正是張赭端。

他分開眾人直奔我來。“但請宰相大人府中相商。”

言罷不由分說徑自拽了我的腕子便走。我頓時氣惱,今日必是中了邪。滿朝皆道張赭端私忠於我。我為避嫌,與他相約素不輕易人前往來,日常恐避之不及。而今剛共應了一道王差,我當朝就想與王明言,隻怕欲蓋彌彰才未輕言。其實我亦想與他相商此時,但他竟如此大膽,隻怕明日眾臣阻王前行天璣的折子中就又多了一道隨行者過從甚密,意在不軌了。實在可恨。

我反腕一轉,氣頂脈門,彈開他的手。我從不輕易用武,他不防,退了兩步。也不再執意,隻深望我一眼,我便知他這番必有話講,意在邀今晚相見,便道:

“張大人有事可明日朝中再議,現下快去安排本部事宜,準備伴駕吧。”言罷我拂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