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思 然而,此刻他心底忽然綻放開一個……(2 / 2)

寶*******開 胡沙遠憶 4249 字 10個月前

心裡為那闖禍的宮女擔心,寶瓔鬥膽進言,“皇上息怒,奴婢剛才看過香囊,隻有袋口的絲線鬆脫了,香囊並未破損,隻要將袋口縫合即可恢複原樣。”

皇上看了一眼香囊,再瞟了一眼寶瓔,“這,能縫到原來的樣子?”

“能。”

“一點都不差?”他需要再次確定。

“是。這種針法奴婢見過,是宮裡多年前的老樣子,奴婢曾跟老嬤嬤學過這種針法,奴婢一定能縫成原來的樣子。”寶瓔低頭道。

“甚好,你現在就縫。”皇上命令道。

寶瓔不敢不從,從暖閣的梳妝台裡取出針線,依照絲線的顏色粗細仔細挑選,再選好粗細適宜的針,小心翼翼縫著。她告誡自己千萬謹慎,自己和那宮女的性命都拴在細細的絲線上。

幸虧這針線活並不難,她雖許久未動針線,手感並未生疏。隻是過渡謹慎,舉手之勞的活兒愣是用了一炷香的時間。

當她將香囊縫合時,發現皇上正目不轉睛盯著自己的手。看來這半新不舊的香囊對皇上非同尋常。

皇上將香囊反複檢查幾次,才放心讓寶瓔退下。

退至門邊時,頭頂傳來皇上威嚴但鬆緩的聲音,“讓李德全放了那奴才。”

而後,他以溫和的語氣轉而對寶瓔道,“六丫頭一個人在京,你去陪陪她。”

卻說胤禎一行已到西寧,在軍營駐紮下來。

他當然知道皇上將他調離京城分化八爺勢力的用意,便將這次西行當作自己人生的錘煉。但西北廣袤遼闊的邊塞風情讓他豁然開朗,告彆紫禁城的黃瓦紅牆,無垠的大漠黃沙再度燃氣他血性男兒的胸中抱負。

原本邊塞的將軍士兵為大清駐守邊疆,對他這養尊處優的皇子並不友好,軍營裡曆來藐視坐享其成的人,但胤禎不服輸的性子使得他每日與士兵一起操練,吃穿用度也與軍士相同,雖說駐紮西寧,但他常與士兵一起遠赴邊關,幾日幾夜在大漠中行軍甘苦與共,數月之後就與軍士打成一片。軍營邊塞人大多豪爽不羈,不比朝中君臣帶著麵具處世,也更得胤禎相惜。

一日,胤禎再次隨西寧軍士出巡,夜晚駐紮在遠離西寧的荒原上。

蒼涼的夜風吹得他身上的披風鼓起,軍士們圍坐在篝火旁唱起軍營裡的歌。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不知是誰開唱了第一句,其他軍士紛紛跟隨。先秦古歌節奏鮮明,唱起來氣壯山河,如鷹擊長空般在遼闊的曠野傳遍。

“好!這才是男兒的歌聲!”胤禎爽朗笑著。

胤禎與軍士們一起歡唱,一曲罷了,眾人坐下暢談,從小橋流水到大漠黃沙。

“接著!十四爺!”一個軍士拋過一個黃褐色的果子,胤禎穩穩接住,定睛一看,竟然是個形狀歪劣皮糙結疤的醜梨。

有關梨子的青澀記憶再度湧上心頭,本以為此生再也不會遭遇任何關於梨子的典故,沒想到士兵善意的無心之舉將他幾度回避的往事引上心頭。

胤禎緊盯著梨子,一時語滯,不知是吃還是不吃。原來過了這麼多年,他依然無法正視,儘管他早已告訴,那是她的事情,與自己無關。

“這是我們山裡產的粗梨,十四爺您彆看它長得彆扭,咬起來那汁水甜得,保證您還想吃。”那士兵是個粗人,沒有注意到胤禎情緒上的細微變化,大大咧咧介紹起這梨子的優點,引得眾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梨子上。

胤禎不置一詞,似乎並未聽到士兵的話,依舊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

跟隨胤禎多年的常有自然知道胤禎不吃梨子,少年時曾因桌上擺了一盤梨子而將晶瑩剔透的青花玲瓏瓷盤砸個粉碎,被德妃訓斥了許久而拒不認錯。常有那時是他的哈哈珠子,他雖不知道此間的隱情,但主子對梨子的厭惡他是了解的,這下士兵好心將梨子遞給他實在難為主子了。

“十四爺怎麼不吃呢?該不是瞧不上我們山野的土產?”一個稍年長的士兵催促著化解尷尬。

胤禎依然低頭不語,軍士們都感到奇怪,這十四爺曆來豪爽能吃苦,今日怎麼了?

士兵中竊竊私語討論著,常有見胤禎依然不語,準備為他解圍,“我們家爺……”

話音未落,“哢嚓”一聲,胤禎大口啃下半個梨子,“果然是好果子!下次記得給我帶些!”

他豪爽得朝那士兵豎起拇指,幾口將梨子啃完。常有看得目瞪口呆,他知道即便梨子再如何晶瑩如爽甘甜如澧也難入胤禎之眼。

他眼睜睜看著胤禎一人離開火堆,到稍高的山崗上坐著。寒風在他耳畔呼嘯著,將腦際的紛亂吹得清醒。

“不就是梨子嗎?還有我胤禎不敢吃的東西?”他恥笑自己,為自己方才的猶豫羞恥。誰能相信,他將梨子送入口中之前進行了多複雜的思想鬥爭。

胤禎望著天際那如鉤新月,不由自主念起一句詩,“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這是唐代李商隱的詩句,胤禎一貫不喜過於婉約纏綿的詩句。然而,此刻他心底忽然綻放開一個俏皮靈動的精靈,一個讓他惱羞成怒的影子,他自失一笑,“嗬!我怎麼想起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