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應了綿懷,自然是要履行的,第二天上朝,乾隆就迫不及待地將要晉封綿懷的事同大家說了。不過目前隻是通告,旨意還未下達。
立時,朝堂之上怨聲載道,綿憶做了這麼多功績,而且文武雙全,才不過封了郡王。而綿懷一個黃毛小子,又這樣驕橫無禮,他何德何能授封郡王。
何況那些阿哥們一個個為了那個位置都拚勁努力,卻還是被乾隆處處壓製,這種時候也免不了起來反抗了。
綿懷的德行卑劣不足以服眾是眾所周知的,如果乾隆晉了他為郡王,那麼兵部得罪過他的官員就越加沒好日子過了。綿憶是他的兄長,位分又比他高,平日裡還被呼之即來,揮之即去,他們以後的日子可想而知了。
朝臣們這些日子本就憋著一股子氣,現下若不反抗,更待何時。乾隆此言一出,沒有人不站出來反對的。這次的怨聲可要比上次打算將綿懷接回京城時更加激烈。
兵部的侍郎與綿憶頗有些交情,他壯著膽子說道:“稟皇上,臣有一事懇請聖上裁奪。簡郡王德行服眾,且文武雙優,於兵部事宜皆是儘心儘力。倘若皇上要晉封,是否該先晉封簡郡王才是。”
平日裡綿憶行事低調,又深得官員們讚賞,兵部侍郎這話一出,所有的人都紛紛勸說乾隆嘉封綿憶為親王。乾隆原本提這事是為了知會朝臣的,誰知他們不僅反對,現今還要他晉封綿憶。
綿憶現在已經是郡王了,再升就隻有親王了。可是在外人看來,綿憶雖是側福晉所生,可也稱得上是嫡子的。而且,綿憶的才華氣度無人不曉也無人不敬,恐怕在朝臣們眼裡,綿憶就是榮親王當之無愧的繼承人。
越是這樣,乾隆就越加不能晉封綿憶,因為那個位置是一心留給綿懷的。就在乾隆與眾臣僵持不下的時候,阿哥們也都紛紛反對,就連平日裡從不過問這些的十一阿哥也免不了站出來反對了:“皇阿瑪容稟,自古晉封皆為兩種,一封有功之人,二封有為之人,綿懷無功無為,豈可晉封。”
綿懷羞得麵紅耳赤,畏縮在一旁看著他們爭論不休,乾隆的臉上一陣怒,一陣窘。他知道,說句實在話,綿懷道目前為止都毫無功績可言,這樣輕易晉封確實是難以服眾的。他想了個折中的法子,說:“既然如此,那朕就即刻晉簡郡王為和碩簡郡王,每月俸祿加一倍。”
殿上一下子靜了,隨後大家紛紛下跪為綿憶謝恩。可過了沒多久,乾隆又說:“俗話說好事成雙嘛,既然眾卿們認為綿懷目前無功績可言,那就暫時晉為和碩貝勒,以茲鼓勵。”又是一片寂靜,可這次再無人為綿懷謝恩了。
乾隆假意倦乏,早早宣布退朝。綿懷見他們都圍著綿憶道喜恭賀,氣得鼻子都歪了。綿懷怒瞪十一阿哥一眼,虛啐一口憤憤然離去。
八阿哥“嘿”了一聲道:“不過是個繼子,憑著他瑪父的功績才有了今日,倒是越發上臉了。這樣的人要是晉了親王,咱大清還不亂翻天了。”
有官員跟著附和道:“無功無績,何德何能。論說晉封親王,八輩子也輪不到他。”
有膽子小的官員在一旁勸說:“大家夥說話可留神些,你們沒看出來皇上寵他的勁兒就如當年愛重還珠格格一般嗎,雖說這位貝勒不通詩詞,也沒甚建樹,可皇上偏好這一類。”
不知道誰“哼”了一聲,然後就聽得綿憶說道:“其實大家也不必這樣義憤,畢竟皇上年紀大了,偏愛幼孫也是難免的。”
八阿哥氣惱道:“他算哪門子的幼孫,我可聽說前兒晴格格回了京城了,她去歸寧格格府上住了有一陣子了,也沒瞧見她來看過這‘兒子’。依我看,搞不好這位榮親王繼子又是哪年大明湖畔的滄海遺珠呢。老爺子沒膽認,可不就便宜榮親王多個兒子了。”
八阿哥講話向來尖酸刻薄,不過他也隻是口上說說,得罪人的事還是從來不肯乾的。乾隆不喜歡他這張利嘴,所以也沒給他什麼正經官職。現在來了個不明正路的皇孫,還動不動就晉封,自然滿肚子牢騷。
他的話雖刻薄,可從來沒人當正經事來聽,大家哄笑一陣也就各自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