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250年3月4日 周四 多雲 3℃
今日主食是南瓜,地窖裡有一大一小兩個南瓜,餘米抱出小的那個,打算做冬日南瓜宴。
盤算好家裡的食材,餘米暫定了南瓜烙餅、南瓜燜五花肉、南瓜濃湯和南瓜粥四樣。
這次的南瓜口感偏粉糯些,用來蒸煮和燜飯最好了。
去掉皮的南瓜切成小塊,一半拿進蒸籠,蒸熟後就可以做烙餅了。淘米洗淨加水放入南瓜,加入少許糖和鹽,蓋上蓋子等上二十分鐘,南瓜粥會咕嚕嚕的冒出香味。
南瓜燜五花肉是她新研究的菜譜,餘米愛吃甜口的肉,又喜歡南瓜的口感,某天突發奇想把這兩樣東西弄成了一道菜,味道其實還可以,就是,嗯,怎麼說呢,這個菜純甜口的怪怪的,吃不慣。這次餘米想再試一次,做成甜鹹相宜。這道菜其實最好選用六七分熟的南瓜,這樣燜出來的不至於太軟爛,會糊成一團。
條件受限,餘米手上隻有黃澄澄熟透透的南瓜,沒有新鮮的五花肉,熏肉也勉強可以。熏肉洗淨上鍋蒸熟後,切成小塊備用。餘米拿出小陶鍋架在爐膛上,彎腰抽掉兩根柴火,用木筷將熏肉鋪滿鍋底,緊實的油脂在小火慢慢的煎烤下溢出,滋滋啦啦冒著鹹香,煎至七分熟加入南瓜、一碗水、糖鹽和大醬燜煮。
南瓜餅有煎有蒸,餘米更喜歡油煎,表皮焦脆,一口氣能吃完好幾個。南瓜烙餅少不了麵粉,麵粉和糖一點點均勻揉進南瓜裡,蒸熟的南瓜軟爛,揉起來並不費勁,餘米往手上抹點油,雙手麻利的動作著,揉好了蓋上沾濕的白巾。
旁邊的南瓜粥早已冒出了泡泡,用勺攪合兩下加糖,抽掉一半的柴火,讓它再燜會兒。
燜五花肉的水放少了,餘米揭開木蓋,筷子插進南瓜和肉裡試了試軟度,鍋邊已經出現了焦黑,但南瓜還沒軟爛,得多添半碗水。
麵團醒好了,餘米揪出一小團搓圓,擀麵杖擀成薄薄的麵餅,南瓜餅擀薄煎費油少還好煎。燃燒的柴火發出劈裡啪啦的聲音,橙紅色的火焰呈現出旺盛的生命力。油布沿著鍋底抹一圈,餘米虛探了下溫度,餅子快速貼在鍋底,暖黃的麵皮逐漸轉為油亮的金黃色,兩麵煎焦點,南瓜的甜,碳水特有的吸引力加上油糖爆發出的美味讓人口齒生津,“咕咕咕”,肚子爭先恐後的響應著。
五花肉也燜好了,金黃色的湯汁鼓著泡泡,收汁完美,粘稠微粘,餘米灑入事先泡好的乾蔥花,冬天裡來之不易的綠色會讓人心情愉悅。
餘米估算了下時間,頗為遺憾,來不及熬南瓜濃湯了,早上的日程安排的滿滿的,再不用早食就遲了。
“好吧,那就晚上再做湯”餘米自言自語道“先吃飯吧”
南瓜粥特地多燜了會兒,熬的軟爛,甜滋滋的最適合早食了。一勺粥一口餅,嘴裡滿當當的南瓜甜香。
五花肉的味道調的剛剛好,軟糯回彈,不油不膩,吃的大為滿足。
餘米倒入草木灰衝洗乾淨碗筷,拿燒火棍捅開炭火,露出猩紅的熱意,挑了兩塊耐燒的鬆柴加進去,剩下的飯食溫在灶裡,留著中午吃。
拍拍手掌的餘灰,從儲物間拎出木桶和扁擔,扁擔兩端各釘著兩個鉤子,木桶提手纏了兩圈粗厚結實的麻繩,麻繩打好結穿進鉤子裡,這樣木桶就不會滑下去了。
今日份事宜:挑水、劈柴、製作百草灰,哪個都費力氣。
今天先把堂屋的三個水缸挑滿,明天挑儲物間的三個水缸。餘米家的水缸底大肚圓,一個水缸得來回五六趟,好在挑水的地方離餘米家不遠。
餘米繞好門上鐵鏈,插鎖。山穀人少,鄰居隔的遠,冬季有些人家儲糧和毛皮不夠,惦記彆人的糧食也不少見,去年瑪吉大叔收柴火,隔著門口不到百米的距離都被小偷摸進家裡,少了整整兩排的臘肉臘魚,還有一大箱硝製好要售賣的貂皮,氣的他今年特地去春集挨個挨檔的看是哪個龜孫子偷了它的皮貨,可惜人影都沒摸到。
取水的地方離家一裡地,穿過屋前平坦的沙地,向右拐進一片半圓形開墾的土地,儘頭是一個小矮坡,坡後有條小溪。枯萎泥濘的草根亂七歪八的翻向兩旁,人為踩出的小道鋪滿了細碎的砂石,這裡的砂石每隔一段時間餘米就會來補一次,挑水時路就會好走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