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水患案 赤紅色的殿門被門口的侍衛……(1 / 2)

赤紅色的殿門被門口的侍衛推開,魏掌印俯身扶著麵色蒼白的伯都帝坐上龍椅。

朝鼓的聲音停了,群臣也行禮完畢。

魏掌印放聲道:“有事奏報,無事退朝。”

眾朝臣麵麵相覷,大家猜測皇上在氣頭上,不敢上前充當出頭鳥。

文尚書手持笏板上前稟告皇上:“稟告皇上,臣奉命領戶部尚書一職,昨夜聽聞沿海數個都城皆受颶風波及,特彆是杭州府因此遭遇了水患,臣已經派了官員攜帶銀兩前去賑災。諸多事宜請待賑災官員的奏報抵達。”

皇上環視了一圈大臣:“既然文尚書談及此案,那麼朕也有一事要問諸位。前幾年杭州府受颶風影響便出現了內澇,當時杭州按察司查明的根本原因是溝渠堵塞,如今發生了內澇還是這個原因,是不把朕的天下放在眼裡嗎?”群臣聞聲而跪:“皇上息怒。”

魏掌印硬著頭皮繼續稟道:“皇上,杭州之所以連年溝渠堵塞,是因為商賈沈表國的緣故。沈表國是經商巨賈沈萬筠的弟弟,他利用收穢物的機會向百姓斂財,百姓無力支付隻能將穢物都傾倒在溝渠內。因此溝渠內常年堵塞,還因此發生過一次大範圍的疫病。”

“前些年那場傳到京城的疫病是不是也是因杭州溝渠所起?”顯然這件事觸犯到了皇上的底線。

魏掌印跪地作揖,王赫忠向前繼續稟告:“正是,皇上。民間關於他們為斂財無所不用其極的樁樁件件臣都曾有聽聞,這等為富不仁的商賈,依微臣之見不該再任其發展為害一方了。”

皇上若有所思,魏掌印諫言:“皇上,沈表國有罪既當論處,隻是您可能不知曉,這蘇杭素來是賦稅大戶,沈萬筠就是排名第三的大戶。若此時處置他,恐怕這國庫的稅收...”

太子轉身看了眼傅道霆,然後上前:“父皇,兒臣認為,源清則流清。如果沈氏家族為害一方,朝廷卻隻因賦稅而無視其他百姓的疾苦與利益。長此以往,杭州府的百姓越來越窮,而沈氏隻會中飽私囊。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百姓們的利益與他沈氏兄弟二人的利益,父皇會如何決斷呢?”

戊王、昆王則支持魏掌印,他們認為邊境的瓦剌和女真一直在壯大,且邊境防衛尚弱,若能保下沈氏,以他的大半財產充盈國庫,就有資本與邊境的軍隊對抗了。

皇上將目光從魏掌印身上移開,陷入迷茫:“各位大臣說的都有道理,沈氏的勢力在杭州府一帶盤根錯節,想要整治沈氏恐怕沒那麼容易。這樣,朕派人去查他,等查到了實實在在的罪證,朕再與各位定奪。”

群臣也知道此事是不可能單在朝會上得出決議,所以都順從皇上的旨意跪了安。

朝會結束以後,戊王的馬車在一條僻靜的道上追上了王赫忠,戊王告訴他這沈氏兄弟是太子的人,現在仍在賄賂太子,萬望首輔大人高抬貴手,不要把事情做絕。動搖了朝綱。

以王赫忠的脾氣秉性是不可能聽戊王擺布,更不可能因其姻親對戊王言聽計從,果斷回絕了戊王意欲保下沈氏兄弟的想法。

戊王聽完皮笑肉不笑地送走了王赫忠,打道回府。

而在此時的燕雲樓裡,張青婉正與太子正妃——葛薈芸飲酒。

張青婉將酒倒在葛薈芸的酒杯裡,她便苦笑著一飲而儘,嘴邊不斷訴說著與這位一見如故的戊王妃相見恨晚的話語。

葛薈芸是因為家族利益嫁給太子的,太子對從未謀麵的她自然沒有什麼溫情可言。她嫉妒太子的青梅竹馬,卻也無可奈何。

“戊王妃,我該走了...趙氏她這兩天就要生產了,我得回去準備...”

張青婉抓住她的胳膊讓她清醒:“這位太子妃,您可是正宮,她是側室。無論她多受太子寵愛,她的身份都越不過你去。難不成你懼怕的是趙氏的孩子?”

葛薈芸推開她的手:“我才不怕一個小孩,我怕的是深宮寂寞。難道我就要這樣守著一個永遠不會給我半點兒憐憫的人過一生嗎?他將偏愛全部給了她,而且...她是一個很好的人,好到讓我在生出嫉妒時會感到愧疚,如今我辛苦幫她準備生產事宜,可不就是贖罪嗎?”

張青婉起身坐到葛薈芸身邊:“我的正宮娘娘啊,你對她好,可她為什麼不勸勸太子,也將寵愛分你哪怕一丁點兒呢?”

葛薈芸被說中了心思,張青婉繼續追擊:“薈芸,人都是自私的。我有辦法讓你得到你想要的。”

“什麼辦法?”

“讓趙知意消失。”

“你是要我除掉她嗎?”

“不是,隻是讓她無法與太子殿下再在一起而已,沒有了她太子殿下就會將目光轉向你。這是你此生唯一的機會。”

葛薈芸警惕起來:“那你為何要幫我?”

“我原先是許配給太子殿下的,現在你替我嫁入王府,我心中始終對你有一份愧疚,不忍見你深陷泥沼。不過我幫了你也是要回報的,來日太子殿下繼承大統,希望你替我們戊王多多進言。”

葛薈芸放下了警戒:“進言就夠了嗎?我覺得沒這麼簡單,”

“世上之事千變萬化,我答應您的,您答應我的都未必能完全實現。戊王的母妃是女真送來和親的,但近年來女真族一直在邊境挑起事端。所以戊王殿下與貴妃娘娘始終擔憂自己的生死存亡。我王槿如隻希望未來的皇帝陛下為對付女真一族對我們戊王府動氣時,您能進言一二,皇後說的話,皇上一定不會忽視的。”

“皇後?你還能扶持我坐上皇後的位置嗎?”

“這也未嘗不可,事情的成敗要看您有多配合了。”

“那,我答應,我要怎麼做?”

張青婉見她上鉤了,便直言不諱一五一十將計劃告訴了她,並再三保證這件事不會讓太子殿下受到影響,而且趙氏因在皇後娘娘身邊長大不會受到嚴厲的處罰。

張青婉得意於事情辦的漂亮,在回去的馬車上一路哼著風月場所用《琵琶記》編成的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