賜婚 臣自然比不得母親(2 / 2)

怕冷 久沉吟 3864 字 2024-03-30

先帝到底穩坐皇位多年,幾個皇子拉攏了朝中八成的大臣,可他們不敢動的另兩成則是那些手握重權且耿直忠良的老臣們。

那其中就有太師江弗。混戰不休時他守在先帝殿前默不作聲,先帝聖旨一下他便立刻親去迎回新帝。

其餘幾位老臣徑直站好位,擁護先帝所立新皇。

名正言順的回來了,之前不安分的自然也隻好偃旗息鼓,聽候發落。

許雁溪一直被認為是暘帝自己帶回來的皇後,從玄空山上下來的女子,隻這個名頭就足以得眾人三分敬意。

暘帝一回宮,最先做的就是把許雁溪安置在離天子寢宮辰觀殿最近的玉安宮。這處原本也是先帝皇後、暘帝生母的寢宮。

可登基典禮過後,緊接著暘帝就讓江弗派人籌備選秀。

江弗的大女兒、彼時京城第一才女江婉寧被封為後。

而許雁溪則被封為當朝唯一的女將,位列武將第三,僅次於鎮南將軍蕭齊和桓侯陳韁。

至於後來究竟為何許雁溪嫁給了江弗的心腹手下安澗渠,也就是後來的安相爺?

以及為何在京中長住了七年的許雁溪忽然請旨回嶺南駐守邊關,與安相未曾和離又多年互不聯係,而後至死未歸?

這段故事坊間諸多傳聞,連暘帝都知曉得不甚清楚。

隻知道安宿南七歲那年,嶺南呈上的折子裡夾了一封許雁溪給他的家書。

信上寥寥數字,隻告訴暘帝她已病重,時日無多,求他派人接安宿南回京,好生教養。

那時江弗已死,安澗渠已是暘帝最信任的心腹,位至宰相。

兩人肝膽相照、互為知己,唯獨遠走的許雁溪是個心結,暘帝百般逼問,安澗渠寧死不說。

接到書信暘帝幾乎是準備立刻親往嶺南,被徐則苦苦勸住了。

帝王滿腔火氣通通泄給了安澗渠,下旨命他速去嶺南帶回許雁溪和安宿南。

但終究,安澗渠隻帶回了安宿南,瘦瘦小小的一個男孩兒,看著像根一折就斷的木枝,親曆母親離世,他還有些怔愣著回不過神。

十二歲的安宿南單薄而脆弱,像一張殘破的紙,被安澗渠一路抱著回京。

他高燒昏迷整整七日。

那七日,宮中所有的太醫幾乎都被暘帝轟去了相府,連他自己當年從嶺南帶回來的五粒護心丹也都送進了相府。

這孩子是許雁溪去嶺南後才發現懷上的,安澗渠都還是第一次見他。

安宿南這名字是許雁溪起的,安澗渠直接記入了族譜。

他就這一個兒子,多年來除許雁溪外相府也再沒一個夫人,連侍妾都不曾有過一個。

這些年,安澗渠對安宿南幾乎是言聽計從。

安宿南想做什麼他都是百般支持,暘帝對他這個外甥也是寶貝得不得了,各族進貢的名貴藥材都是先讓太醫挑出最好的送去相府。

安宿南的請旨暘帝也是無所不應。

唯獨那日,安宿南突然急急進了辰觀殿,麵不改色跪在暘帝麵前,說他要嫁與得勝歸來的晉侯周瑾。

暘帝手裡的茶杯都差點兒砸到地上,徐則趕緊接過來拿遠,順勢出了殿門,守在殿外。

安宿南求的是暘帝一道賜婚旨,求他立刻就要擬好,等不及周瑾回京,立刻就要差人去頒旨。

兩人在殿中爭執了一陣,而後安宿南就出來在殿外跪了足足兩個時辰,結果到底是暘帝拗不過他,擬好諭旨交給徐則去頒。

聖旨拿到了,安宿南匆匆回相府把府中武力最強的二十個暗衛叫出來,讓他們喬裝打扮跟著徐則一同去。

這一興師動眾才驚動了安澗渠,老父親迂回問了一句,安宿南就直接告訴他:他去求了聖上賜婚,聖上準了。

在豐朝,男子與男子成婚並不是多罕見、多有悖倫常的事。

當年□□玄帝與男妃季子初情比金堅舉世皆知,而後雖算不上男風盛行,可男子通婚已是稀鬆尋常。

但到底是出嫁從夫。

安宿南貴為相府嫡子,堂堂定國公子,原以為將來會是個權臣,卻不想自己求著嫁去了晉王後院。

安相險些驚掉了下巴,等到暗衛們都派出去了,聽了安宿南一番解釋後才明白過來。

到底是心疼兒子,生怕那莽夫不懂他情深意重。

平日裡運籌帷幄的一顆心操心起兒女情長來真是難上加難,安相爺沒法子,又急又氣,卻也隻好儘力去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