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棋不定 舉棋不定有時不是因為雙方同……(2 / 2)

“那麼,我將作為虛幻的勇者,背負起絕望的使命。”

“我會賜予你希望的使命的,文代。我們必須背負帝國的未來,天下的希望。不論我們現在站在哪一方,為誰而戰。”

“那麼,少主,您希望為誰而戰?”

“文代,你先告訴我,你相信神的存在嗎?”

“當我知道在大洋彼岸居然存在伊艾斯和伊何華時,我就失去了神的概念。在他們的信仰中,伊何華是唯一的真主,而我們卻是多神信仰,認為萬物有靈。”

我稍微撇開視線,隨手把玩起桌上的鏡子說道:“那麼,文代你是認為神是不存在的了?”

“也許吧。在下本不想用如此曖昧的詞語回答少主的,但是,在下真的不知道。”

我望著鏡子中的自己,說道“我是相信神的存在的呢。即使你會覺得這很愚昧。”

鏡子是理解人間與神界的通道,神通過鏡子來了解世間。因此鏡子被視為是神的分身。在神宮被供奉的也是被認為是經過加持的,神靈寄宿的天帝鏡。而且除重要祭典外,鏡子會被保護在幕簾後,隻有祭典時我們才能一睹天帝鏡的尊容。

文代走近我,說“不,少主,這並不愚昧,這是信仰堅定的象征。但是,這是否是您想告訴我您希望站在皇帝陛下一邊?”

“並非如此。我想知道,神到底會選誰。或者說,哪一個神才是真神。”

“您想靜觀其變?”

“是的。不,應該是吧。諷刺的是,現在我居然希望那些夷人快點來。”

“少主,在這一切麵前我們無能為力。就像神唯有暗示人心之力,在冥冥之中指引世人,而無親手改變世間之力。您知道了將要發生的一切,希望改變其軌跡,但是,您隻能凝望,卻無法插手。我們已經沒有什麼能做的了,這一切都是必然,是無數偶然編製的必然。其不為您的意誌而改變。”

“那麼,我該怎麼做?”

“等待天下的崩壞,見證世界的新生。然後傳達賢者之聲,遍撒智者之音。到時候,與異邦人有密約的伊茲守大人和另一位大人定會入手大權,成為先導,您也能繼承伊茲守大人,引導帝國。”

這就是父親的思慮嗎?還有“另一位”大人指的是誰?我永遠隻能是父親的跟班嗎?不,父親不像是這樣的人,他一直以穩健為重。因為他有家,有我。難道把我調離伊茲不是為了考驗我,而是希望東窗事發時我能置身事外?即使夷人進攻,作為文官的我也可以不用擔心受到威脅,東窗事發,不在伊茲的我也能逃過被一網打儘的命運,在遼闊的帝國尋找藏身之地。原來如此。他希望放手一搏,又不希望我受傷,這不過是權宜之計。

那麼火繩銃備是為什麼?轉移皇都的注意力?或者說是向皇都表明忠誠?在麵對異邦人的大軍時,為數三百的火繩銃備定會在夷人的談笑間灰飛煙滅,根本不會是阻礙。而將唯一能抵禦夷人進攻的軍隊送到皇都,又可以欺瞞皇帝,展示其“忠心”。

那麼,給我的信是什麼意思?是叫我不要輕舉妄動?伊茲人為古裡,是說我不要為皇帝而戰嗎?我越發不知道應該怎麼做。

我太過渺小。我一直生活在一個會讓我自以為是的環境裡。

——願皇帝的旨意成為我的火炬,洞滅魍魎。

我居然在向皇帝祈禱!我現在需要在皇帝與未來中抉擇。

“少主,珍惜現在,請將現在的一切銘刻心中。因為,很快您周圍將煥然一新。”文代再次打斷我的思路“即使是大人也會尊重您的決定。”

我沉重地點了一下頭。說:“我會好好考慮的。”

“請您務必三思。這將是無比重大的決定。”

我將身體重重地靠在椅子的靠背上。我想,我需要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