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這一部分的小群體也有更多是被忽悠的,他們不知道在他們之上,利用這些內容斂財的人。這部分群體的領頭人,或許本身就是與他們完全相反的類型,但是借用這種人類的惰性,來為自己謀取一些可觀的利益。付出跟投入比實在是太物超所值,因而不斷的欺瞞著一個又一個自以為是的傻瓜入局。
當這群人發現這種事的害處之後,他們開始徹底放棄思考,覺得隻有為非作歹才能得到好處,以至於每每看到這些人,都想多勸一句,該讀書的時候看點書,不理解就多詢問一下學者。不要逼得老師不敢說話,而自己又在那邊呱呱亂叫惹人厭惡。
受到文化影響的本質就在於,分不清其中的利害關係,而選擇不同渠道的人,也都是選擇了不同的利益。但他們都不是深入了解社會的學者,卻占據了學者的地位,學者不出聲、不發聲,將這一片領域退讓出去,是對自己寶貴學識的浪費。我想在麵對這種現象的時候,學者本身也對此感到自我厭惡,但你們從未做過嘗試。
比起了解社會,固有的社會觀念會增加她們的信任感。因而利用這種現象,後人便不斷填充扭曲前人的意思,以至於讓集體的思索壓過個人的思考,借彆人的刀來砍自己想砍的人,這樣的利用被加之在“權利”這個詞彙之上,於是所有人都向可憐人投出了羨慕的眼光。
站在那邊的人便越發冷漠地看著他們,變成了他們口中的無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