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協調感聽起來很容易忽略過去,但藝術擺在眼前的時候,可以發覺到有些精神上的攻擊,是真實存在的,當我們是欣賞一段音樂、或是一副畫作,又或者是看一篇恐怖小說,其中的不協調感會帶來恐懼,在分辨內容的過程中,可以察覺到協調與不協調的差彆,但這種不協調感是需要很多的對事物的認知,才能夠去分辨的。尤其是藝術的方麵,那種不協調感擺放在眼前,令人十分地心生煩躁,以至於甚至可能是就算不去細究其中的內容,也會察覺到這種不協調的感覺,甚至有些符號代義被固定在一個範圍裡,滋生出了很多避諱。
藝術在創作的時候,應該把某些形象特征歸還於自然,比如文字本身就已經是某些形象代指,而這種代指的過程本身就已經存在於文字創作裡。在考究文字過去的時候,會指出文字本身就是一種圖形的簡化,而這種圖形的簡化背後,又會滋生出很多虛空的指物,比如時間、空白,又或者是空隙,這樣的文字內容,在形容的過程中,指代了很多不可以用圖案來表述的風景,因而文字其實也算是繪畫的一種,隻是比起畫感,更加注重各種圖案堆砌的和諧感。從而可以在這裡滋生出美麗與生動,於是文字本身的美,不在於華麗的辭藻又或者是過度的形容,而在於它們之間相互的和諧與聯係,而暗藏在這種內容之下,被形容出來的無法用畫麵感取代的內容,就是文學超越其他藝術作品的基點所在。
當我看到這一點的時候,我心裡也生出了一絲讚歎。時常在思考,但文藝作品開始五花八門地綻放,而小說文字卻總是被議論為枯燥、難以閱讀,因為在這樣的形象處理過程中,要帶入自己的思考以及觀看,但任何藝術作品都是需要觀眾的解析,本身就是超越了其他作品的實力,才能引發閱讀者又或者是觀看者的思索與對精神世界的探尋。
這種現象既然存在,那麼按照事物兩麵性的基礎去考慮,精神世界享受的背麵,就是折磨攻擊的一類,不協調感就是這種攻擊性的表現。在這個世界裡,生物習慣了規律性以及可視性,而當這種規律性被打破,投入到藝術創作中的時候,就容易引發精神上的負麵情緒,而在這種負麵情緒的作用下,人類的行為會帶來一些破壞性,藝術天賦的其中之一,就是要辨認這種不協調感,以及在他們的領域當中,能夠去將這種協調感發揮到最大限度。
協調感也可以從不協調感中脫穎而出,但不協調感是基於一種創作的時候,本質上是借用這種不協調的因素,來創造自己作品的協調感,當不協調與協調統一在一個作品裡的時候,對比矛盾強烈衝突出一種詭異的美感,令人在心生恐懼的同時,被吸引到一種藝術創作裡去。因而在看到這樣的美感與破壞的同時,無法形容這種類型的事物,它基於可見事物與不可見事物的融合創作當中,隻能令人發自內心地讚歎一句,這就是藝術。
藝術家不是喋喋不休,也不是誇大其詞,就能夠渾水摸魚地自稱為藝術家。藝術家的作品不可能是小眾欣賞,而是打破大多數人現有的眼界與學識,給了極大的衝擊力之後,被破壞的原有的規律性,而從中找到了不協調的軌跡,又在這種不協調中滋生了協調感,這種衝擊力就在眼前,無法用世上任何其他詞來形容的一件作品,隻能被稱之為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