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與歌眉斂,波同醉眼流
又是一年端午,今朝帝後同臨金明池,共賞龍舟爭標。
太子殿下百無聊賴地坐在下首,金明池上,一尾尾龍舟蓄勢待發,他卻隻想到蘭時曾經在這爭標中奪了魁首。
如今這金明池畔,也有脂粉裙釵一展風姿。
今次蘭時同他一道出了宮門,沒來這金明池,而是帶著菖蒲酒和節禮去了衛國公府。
太子殿下轉了轉手上的五彩繩,露出了繩上墜著的半截金藕。
“我的初一哥哥,從前他那心眼兒,可比這藕孔還多。”
太子殿下後知後覺,與其說是提醒他切莫因為將天下大事了然於胸便耽於安逸。
不如說是薑蘭時用了招高明的美人計,他不設防還貼心將人送回了衛國公府。
蘭時不在此處,這龍舟爭標委實沒什麼好看。
女子賽罷,便換了男子小龍舟來,一擂鼓過後,各個龍舟都嚴陣以待。
隻有最邊上一支不倫不類的綠舟,個中選手歪歪扭扭,吵吵嚷嚷。
引得太子殿下多瞧了一眼。
這一眼可不得了。
這一隊,半麵鷹紋麵具將眼睛以下都遮了個嚴實,本意或許是想掩蓋身份,結果反倒是欲蓋彌彰。
中間坐著那個做男子裝束,微微歪頭朝向看台的,可不正是他的太子妃!
再者說,放眼大涼,除了衛國公府,有哪家敢用鷹紋式樣,那可是北境軍旗。
來了京城後躥了些個子,像個半大小子的小狼崽子舉著鼓槌,鼓著腮幫子使勁兒敲。
這怕不是北境軍裡最鬆散的一支隊伍了。
“阿彌陀佛,貧僧若是今日葬身金明池,倒是與端陽紀念的那位先賢殊途同歸了,隻可惜不能身死一處,否則貧僧倒願舍身替先賢被魚蝦啃食。”
臨時被抓來當領隊人的觀南和尚一襲鮮紅袈裟穩穩站在綠舟船頭,與其說是高僧下凡普度眾生,不如說是孤苦和尚迫於淫威視死如歸。
也不怪他想得悲觀,畢竟當仁不讓做舵手的衛國公,連令旗都舉反了。
許是看出他的不安,衛國公府的大家主哥倆好似的把胳膊搭和尚肩上。
一身酒氣熏得和尚蹙眉。
“秦老弟,你放寬心,我們薑門十四子站在你背後呢,就沒有我們打不贏的仗,更何況這區區龍舟爭標,你安心站著,且看我兄妹十四人奪魁!”
說著還重重拍了兩下以示安慰。
底下三弟一妹,四個人附和出十四個的氣勢,比一旁坐滿了人的龍舟都吵。
和尚歎口氣,這便是把這兄妹幾人的影子都捆上,也湊不出來十四個。
怎麼能有人連喝菖蒲酒都能喝醉呢?還一醉醉一家。
還真是耳聞不如目見,和尚一向隨心所欲,現在也不由得後悔,早知堅決不登薑府門送什麼手抄經。
他倒是想逃,大涼最驍勇的將軍的手底下,有幾個人能逃得出去,到現在他的腳還被綁在一處呢,掙都掙不開。
台上太子殿下也瞧著勢頭不對,連聲喚了常保過來,還不待他吩咐將那一尾綠舟撤下去,對陣鼓便響了。
最角上那尾隻有七人的綠舟,率先衝了出來。
太子殿下一顆心都提起來了,這一船人明顯都瞧著狀態不對,這船要是翻了是要誰的命呢!
“去,出動尋人舟,緊隨著綠舟,上頭的人,半點差錯都不能出!”
太子殿下自成婚後整個人都寬和不少,如此疾言厲色,許久不曾有過了。
常保不敢耽擱,立馬去了。
太子殿下眼神鎖在蘭時身上,半點不敢錯開。
舟上也吵吵嚷嚷的,七人隊伍哪能抵得上人家十三人的,眼瞧著要落後,便互相埋怨起來。
那頭十三找靠山,“五哥,你看九哥,他都不動槳,我一個人出兩份力,累死了。”
五郎一張俊臉泛著紅,醉酒後有一股被他藏起來的憨直,“你拿槳使勁兒打他,他腦子被那兩枚銅錢拿住了,成日隻知道求神問卦,哪裡還有什麼劃槳的力氣。”
十二夾在二人之間,捧著一兜石子一個又一個地往水裡砸,“既然咱們落後了,那咱們給彆人搗亂吧,二哥你說呢?你不是最愛乾這事兒了嗎?”
十二醉了也捏著分寸不把石頭往龍舟上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