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清楚的記得,那時的他,慢悠悠的起身,眼神一挑,輕輕的凝視著我。
不知為何,就連我現在回憶起他的眼神時,我都覺得,他透過了這些年我修煉過的盔甲,看見了那個當年在清和寺撇過那薔薇花下僧人的我。”
“叔父靜默並笑嘻嘻的朝我笑道:‘更山,現在,這場經年的戲劇便可以結尾了。’”
“我沉默了,沒有說話,這話聽起來沒頭沒尾,不知為何,我卻真的感應出叔父是在說他的命運,此時便可以見分曉了。”
“叔父並不急著去看那老僧人,其實想來也對,這老僧人都已圓寂,現在去看,又能看什麼呢?
此時的佛教衰微,叔父也根本不需要前去故意探望表明某種政治因素,現在的佛教,大概不能比前朝十之一二。
叔父想了片刻,大概是覺得很有意思,便吩咐我前去看看,打發了僧人便罷了。”
“我要離去之時,叔父便突然又像是想起了什麼,如同吩咐小貓小狗一般道:‘把他也帶去罷,讓他見一見自己師傅最後一麵。’”
“我深吸一口氣,幾乎懷疑自己聽錯,但實際上,我知道,我知道自己沒有聽錯,故我隻有淡淡恭禮,淡淡轉身,裝作什麼事也沒有發生過一般,靜靜離去。
他要出來了!我心中默默對自己說。”
“但是我不能表現出來,我要鎮靜,鎮靜。我慢慢調整著自己的呼吸,不能表露出來,我要鎮靜,我不能表露。我心中默默的告訴自己,在幾個深呼吸之後,逐漸才感覺到自己的心臟好受了諸多。”
“昔如來於耆闍崛山中,與大阿羅漢、摩訶迦葉無量等眾,演說大乘真經,是時,天雨寶華,布濩充滿,慧光現瑞,洞燭幽顯,普佛世界六種震動。
如果沒有叔父,沒有我。大概此時此刻,他也應該坐在蓮花寶座之上,演說真經,普渡眾生,功德名望絕不會超他師傅之下。”
“這是他的劫數,他的命運。”
·
“當我到達清和寺後,寺中早已亂作一團,畢竟,大師去世,後繼無人,這無論哪種,對於現在的佛寺而言,無疑都是雪上加霜。”
“這明明是夏日,不知為何,我還是覺得有些冷,連忙多添了一件衣服。
佛寺裡處處燃起了長明燈,由於是圓寂,寺廟眾僧彌都會遵循大師生前遺願,進行火化,其舍利子將永供奉在佛台之上。”
“而此時肉身還擺放在正殿之眾,我靜靜走了過去,看著那暫時擺放在棺材中的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