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平天國定都天京開始比較雙方領袖的年齡:
早期的楊秀清(1823)+韋昌輝(1826年)+石達開(1831年).vs.江忠源(1812年)+曾國藩(1811年)+胡林翼(1812年);後期的陳玉成(1837年)+李秀成(1823年).vs.曾國藩(1811年)+胡林翼(1812年)+左宗棠(1812年)。
這就出現了一個奇異的現象,年輕人指揮的老年人與老年人指揮的年輕人博弈。當然,這種年歲的比較並沒有多大的意義,最終的成敗隻能再次印證了“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的這句俗語。
洪秀全雖然最終國破家亡,但比起鹹豐,究竟誰笑到了最後真的很難說。
首先,洪秀全生的比鹹豐早,卻挺到鹹豐的兒子上台,也就是同治三年六月才離開人間。他比鹹豐享有更長時間的生命。其次,儘管洪秀全的88位娘娘經常被坊間揪住,作為他荒淫無恥的證據,但我們如果不被事件表麵所迷惑,深入了解一下曆史的話,那麼,無論是從洪秀全入南京後子嗣的數量、他在南京居住的時間、他的終年(50歲)還是他最終的死因(吃草導致消化不良)來分析,洪秀全都應該擁有節製而健康的性生活。而比較起來,野史記載鹹豐因天下糜爛不可收拾而以醇酒婦人自戕,不能不說,年輕人畢竟不如老年人穩得住。再次,洪秀全直到死去的那一刻,都擁有著極為強大的信念。忠王回憶錄中稱,湘軍兵臨天京城下,危城旦夕不保,李秀成勸洪秀全“讓城彆走。”洪秀全不怕,“朕鐵桶江山”,“朕之天兵多過於水”。他自信著呢!
一個是無力回天者在清醒中無奈的沉淪,一個是瘋子在火堆即將燃儘身軀前如嗑藥般幸福的迷亂。因此,比起鹹豐在內憂外患中懷著對祖宗基業無儘的愧疚咽下最後一口氣,洪秀全死的舒坦和滿足。
但是,話又說回來,鹹豐也不用羨慕洪秀全。如果二人交換一下位置,洪秀全不一定能比鹹豐乾的好,但起碼不會比他差很多。因為處在鹹豐所在的亂世,無論領導是昏庸的洪秀全還是心思細密的鹹豐,應該都是一樣沒轍。而鹹豐如果降生在洪秀全的家庭呢,他肯定不可能白手起家,成為一名天子。但,他應該能夠實現洪秀全一生也無法企及的夢想。以鹹豐本人的詩文手跡來論,考取個秀才應該富富有餘事情。
在某些方麵,洪秀全確實比鹹豐不易。洪秀全出生在平民人家,他走上天子這條路可謂白手起家,在他造反伊始,可以說除了皇帝道光外,當時中國4.3億人都可能是他的競爭對手。而鹹豐生來便是皇子,比起洪秀全,他離皇位僅僅一步之遙。因為他的哥哥們和弟弟們早夭的早夭,年幼的年幼,他隻有一個競爭對手,便是皇六字奕訢。野史記載,道光始終在兩個兒子之間舉棋不定,奕詝在這場皇位的角逐中最終獲勝,是因為背後有個師傅杜受田給他出謀劃策。可見,即便隻有一個對手,鹹豐也是險勝。
說道光選嗣,忍不住再多嘴說兩句,其實就這件事上鹹豐和洪秀全可謂同病相憐。因為他們背後都有著各自不同的強大對手危及寶座的穩定。坊間眾口一詞,說道是如果當初道光選擇了奕訢則如何如何。而太平天國,無疑的也很多人同樣認為,如果南王馮雲山,東王楊秀清甚至翼王石達開無論哪一個當了天王,則天國乃至□□的命運都會不同。
得不到的總是最好的,紅白玫瑰之說古今亦然。
不過上麵提到寶座的競爭者,忍不住再比較一下,洪秀全的競爭者無論從數量還是從逼迫寶座的狠勁上,都遠勝鹹豐的競爭者。鹹豐受到最大的驚嚇無非是太平天國北伐軍和英法聯軍逼迫北京。但二者都還沒有進入鹹豐個人所在的城市。而再看看天京之變,前有楊秀清“逼封萬歲”後有韋昌輝殺掉楊秀清後“亂殺文武大小男女”(李秀成自述)。可以說,在當時,洪秀全的天王府外是處處血肉橫飛。後來,韋昌輝竟然率部攻打天王府,雖然以失敗而告終,但洪秀全個人所受到的驚嚇,則遠非鹹豐可比。
也許正是如此,當大亂初定,翼王回京主政,人心慢慢穩定之時,洪秀全才對石達開有諸多猜疑,並封其無能的兄長洪仁發、洪仁達壓製翼王。翼王一方麵為環境所迫,另一方麵也可惜自己的大才未能施展,乃離京出走,從此不再回來。
翼王遠征,萬裡行程,經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湖南、廣西、貴州、雲南、四川,可惜最終覆滅於大渡河畔。
下麵一章,便從石達開遠征後期,大軍入川前,湘西會同普寺腳一戰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