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誌還要拉著戚半山八卦王家老宅的事,不料這時一下人突然進門,一把抓住了李誌,匆匆道:“你師父找你。”
李誌的師父在主宅,平日裡負責王老爺一家的飲食,而李誌除了給他師父打下手,還負責給下人提供飲食,所以一般都呆在彆院。
“行吧。”
李誌意猶未儘,他說得口乾舌燥,於是連忙往嘴裡灌了幾口水,然後重重放下水碗,邊走邊囑咐:“我師父找我,我就先走了——幫我把碗放到鍋裡吧,等下廚娘會來洗的。”
戚半山目送李誌離開,接著按照李誌所說,把兩人吃過的碗放到大口鐵鍋。
收拾好東西,戚半山一邊回憶著李誌和王老爺所說的話,一邊往屋子方向走。
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大火之後才開始不對勁的。
首先,當時的王老爺似乎被魔氣入體,越來越暴躁,因此與陰晴不定的管家越來越類似。但當時的王老爺去世後,那塊地又恢複了平靜,幾十年間都沒有發生什麼事。
——直到這幾年。
最初是流浪漢失蹤,然後是幾個上山的小孩出現異常。
戚半山猜測,由於當初老宅死亡人數多,死狀慘烈,所以怨氣吸引魔氣聚集。而王老爺借祭拜之名,天天上山尋找那樣丟失的東西,易受魔氣影響,因此,他的性格也在逐漸改變,並魔氣的日月積累中變得越發暴躁易怒。
而王家老宅,幾十年間魔氣聚集,最終吸引了那名女人的注意。估計幾年前,那名女人就來到這裡,偶然之下,遇見了在老宅中待著的流浪漢,於是她就將流浪漢轉變為了低階天魔。
而低階天魔的存在進一步加重了王家老宅的魔氣。同時,經常上山的孩童神魂較弱,也許蘇冷玉又有意誘導,這也導致了那些孩童短短幾月就魔氣入體。
次日。
戚半山拒絕了王家父子同行的請求,獨自一人沿承祥路上了山。
除魔後,承祥路上的商鋪也開了,明顯比之前熱鬨許多。也許是漁季將近,路上也多出了三三兩兩前來提前商談今年魚量的商人。
戚半山沿著石板上了山,聽過王宅故事後,他這才明白了為何上山路上會有這些石板——當年的王老爺性格孤僻,仆役早上到王宅,晚上離開,每日都有數人來往,而後來王老爺時常上山找東西,自然會在已經踩出的路上鋪設了石板。
看見林葉中掩映的老宅,戚半山沒有急著進門,而是先在這附近轉悠了一周。
之前沒見著的墓就在老宅東邊側門邊的坡上,一共七個,看排列的方式就能猜測應該是衣冠塚。
走近細觀,深灰色的石碑上端端正正地刻著所屬之人的姓名、生卒年、身份等。
——故嬪王門李氏子子雯之墓。
——長子王和光之墓
——妾董氏之墓
戚半山大致了解了王家逝去這三人的情況。
妻子李子雯,十六歲時嫁與王丕,死時二十七歲。
長子王和光,為李子雯所出,死時十歲。
妾董氏,死時二十三歲,為王丕生下了大女兒。她死時,大女兒隻有五歲。
然後是那個管家——
管家叫王昌平,死時三十三歲,是為了救王老爺而死的。
真的是這樣嗎?
戚半山覺得鎮上的人肯定看出了蹊蹺,隻是不敢明說罷了。
無論是管家還是妻子小妾長子,他們活下來的可能性都比那兩個孩子活下來的可能大。
但最終,這場大火隻存活了四個人。
······
戚半山從側門進了老宅。
側門火勢應該不大,最外邊的房間隻是被熏黑,並未燒壞。
珍貴的,與仙師相關的東西······
那會是什麼呢?
戚半山跨過門檻,經由側門門房走入側邊小院。
如果王老爺說得是真的,那麼這樣珍貴的,與修士相關的東西也許已經被蘇冷玉帶走了。
不,說不定早就被人拿走了。
可為什麼當時的王老爺會一直尋找?
為何他就這般篤定,那東西不會被其他人撿走?
戚半山想著,又從側邊小院沿長廊繞圈,回到了前幾天眾人舉行驅魔的那個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