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登天夢,須彌有清瀧 (2 / 2)

煙霞誌 厭闕 4218 字 11個月前

同為人身肉長,姬有瑕的生母遠在宮牆之內,是舉國聞名美豔無雙的瑤妃。但於他而言,一個自幼便從未謀麵的母親,有與沒有其實無甚兩樣。

而彌樂,他與其母卻早已相隔於陰陽。

與姬有瑕相反,早在無字天書預言彌樂將以道心為鑰之後,王上便動了心思打算將他接來王都奉養。

他力圖讓彌樂一生不離開王都半步,如此,就能在天人兩界相通之際,讓自己成為第一個登天之人。

至高王者為了這“偉大”的宏願,派出一支精銳軍隊去往須彌靈山迎接“聖子”。

是的,在聞道聖師尚未卸任之時,王上便為整個王國預定好了下一位聖師。

然而這美好無比的妄想被彌山公斷然打破。

在姬有瑕聽了一耳朵的傳聞當中,彌山公是個麵對人世王權都麵不改色的出塵人物。

據說,他那時身在花團錦簇當下、虛虛攏住懷中沁了胎血的繈褓,歎道:“今夕吾妻身死。雖與此子無關,但未免其功德有傷,他理應隨兩位兄長一同在其母陵前守孝。以一稚子純心、報她十月恩養。”

堂堂須彌靈山——天地靈氣之源泉,也是世上最大、最權威的神棍聚集地。

站在這塊地界上,使者是無論如何也不敢亂來的,隻好將彌山公所言記錄下來,快馬加鞭傳回王都。

結果不難預料,王上心心念念的便是成仙,生平最重的便是功德。

既然已經將彌樂當做接連上天的希望,自然便不會願意讓這“希望”功德有傷。

最後不僅答應會等彌樂守孝期滿學有所成再來接人,甚至還下旨尊彌山公已逝的夫人為纏香仙母,派遣能工巧匠雕刻仙母像、修建仙母廟,廟宇落成之日,又下令組織天樞國民前去參拜。

可惜赤裸裸的討好,也無法讓彌山公動容乃至鬆口。

作為仙山之主,他可能根本都不知道、也不曾對山外濁世有半分在意。

王上這一等,便是抓心撓肺的三年。

可不想三年過後,又有一驚雷乍響——那位彌樂小仙童,竟然失蹤了。

須彌靈山上下苦尋,不見其人、未得隻影。

霏霏流言不脛而走,裡頭說什麼的都有。

什麼彌山公不願與愛子生離將其偷偷藏起,妖精魔魅為奪仙緣吃其血肉,彌山夫人地下寂寞,索性將孩子帶下九泉陪她……

等等諸如此類的無稽猜測中,還有人說:“莫不是去了仙界?!”

這話四下無人可答。

正如舉世無人能料,彼時雲端之上正如泣如訴的,竟是整片人間大地上的最後一場雨。

彌小公子倏忽一去,蒼生萬物即成涸澤之魚。

那是天地之間最為焦灼的時刻。

日月輪回朗照、諸天星辰鬥轉,宛如冥冥之中的某個意誌正煽動一切明亮的耳目,去尋找那個上天最為鐘愛的遺子。

所幸並未尋上太久。

三百多個晝夜過去,彌樂安然睡在了曾經消失的彌山公府,還是失蹤時所穿的一襲雲水白衣,裹著孩童隨著時光抽長的身形。

可當他醒來,卻失去了這期間所有的記憶。

彼時烏雲泱泱如山而崩、瓢潑大雨連綿無止,彌山公緣由不論,已然大喜。父子四人聚一月,一月過後,王上下旨與彌樂。

簡而言之曰:請君入王都,封聖師,號“清瀧”。

“清”者與濁相對,“瀧”為天降之水。

一旦接旨,時年四歲的彌小公子便會正式成為聞道聖師的同僚,與他一起守護君王國運。

隻可惜,王上這次仍未如願。

彌小公子絲毫不為所動,仍舊留在山中勤勉修行,待其術法修成,才從不知哪個犄角旮旯裡,翻出那已經被壓成廢紙的聖旨。

……

似這類傳奇故事,姬有瑕大概聽了不下八百回。

但是要讓兩個黃口小兒從大打出手到鳴金收兵,光是這點神乎其神的傳奇根本不夠。

真正讓姬有瑕對彌樂改觀的,是某天清早一行人敲開如意寺門,聲稱遇到了人力無法解決的奇異事件,特地來求方丈大發慈悲。

這種“慈悲”方丈自然是發不了的。

畢竟如意寺向來隻管求子,蒼夷方丈作為寺僧之首,也是隨了佛祖那般心寬體胖,平日最重要的工作也就是尋摸尋摸陶土,再將其捏成些品相端正的送子佛陀。

待到燒製完工,靜置古佛金身腳下再受香火熏染九九八十一天,最後高價賣出去。

此舉實在迫於無奈。

雖說和尚每天隻需一件袈裟三餐齋飯,無妻無子還忌酒水葷腥,但也扛不住寺裡的師兄弟們實在太多……

姬有瑕閒極無聊曾經數過,如意寺中登記在冊的師兄弟們便有一百七十七名,還不包括方丈路邊拾回來收養的棄嬰。

是以,麵對兩張聲容慘淡的臉,方丈也隻能悲天憫人地雙手合十,道一句“阿彌陀佛”。

下一句“老衲無能為力”還沒說出口,他突然福至心靈,想到了彌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