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什麼事了?”宋大年看著一臉急色的趙氏和慧娘。
“阿爹,我偷偷聽到二壯說他們要搬走了,說官差要到村子裡來抓壯丁。”慧娘一臉焦急地望著宋大年。
宋大年大驚,連忙問道:“慧娘可聽清楚了?確有此事?”
“我和虎子今日一直跟著他們,聽得真真的。阿爹,我們也趕緊搬走吧。”慧娘十分肯定地說。
“難怪我那大哥明日想讓你去幫他家收小麥,合著他是想收了糧食趕緊跑呀!”趙氏一臉氣憤。
宋大年有些怔住,一時間沒有搭話。
“當家的,要不我們明早再去問問?”趙氏看著宋大年,內心還有些遲疑。
慧娘趕緊攔著,“阿娘,舅舅要是想說今日就告訴你了。他不說就是不想讓我們知道。因為一旦鬨開,讓官府知道了,大家就都跑不了。”
“慧娘說的有道理,他們不說就是怕其他人知道,這樣他們就走不了。”宋大年想著慧娘聽到的極有可能是真的。
大舅哥當了十幾年的貨郎,常年走街串巷,消息靈通,提前知道官差要抓壯丁的消息也是有可能的。
“虧我今日忙前忙後幫他們,這麼大的事硬是一句話也沒給透露,要不是慧娘偷聽到,等他們搬走了都不知道。”趙氏插著腰走來走去,心裡又是生氣又感到失望。
慧娘心想上輩子可不就是搬走了才知道嘛。
“阿爹,官差會不會不光來拉壯丁,還會把糧食都搶走?”慧娘忍著把一切都說出來的衝動。
宋大年思索了一會,說:“不是沒有這個可能,北方打仗不光需要人還需要大量的糧食。”
這些年上到府衙的大人,下到底層的差役,那個不是橫征暴斂,底層百姓早已苦不堪言。現在又抓壯丁,又搶糧食,宋大年突然覺得這也不是一件稀奇的事了。
“這是活生生地要逼死人呀!當家的,我們也趕緊走吧。”趙氏十分焦急地望著宋大年,希望他能趕緊拿個主意。
“走,是肯定要走,關鍵是去哪兒?”
“北方在打仗,南方在鬨災,一路上不光要防著官府抓壯丁,還要防著難民。”宋大年一時也拿不定主意。
他過去逃荒時就知道,難民餓起來可什麼都乾得出來,不光搶奪食物,甚至食人肉。宋大年想到慧娘和虎子,他不敢輕易決定。
以前他一個人還能勉強活命,現在他一個人想護住母子三人,談何容易。要是路上出現什麼意外,宋大年不敢想。
“阿爹,我們可以去投奔大姨,你不是說外麵的人很難找到山裡人的具體位置嘛,這樣就不用擔心官差抓壯丁,而且還能避開難民。”慧娘趁機提出建議。
“可是,你大姨在山裡的什麼地方我們都不知道,這怎麼去?”趙氏發愁,自從大姐出嫁後,就再也沒有回來過,隻知道是嫁到了臨縣青山村的大山裡,可沒人知道在山裡的什麼地方呀。
“阿娘,不管我們去不去山裡投奔大姨,我們現在得先備一些糧食存著。”慧娘建議道。
慧娘到不擔心怎麼去找大姨,因為過幾日大姨就會來慧娘家,到時候就可以和大姨商量進山的具體事宜。
“慧娘說的對,不管去哪都要先多準備些糧食,明日先去地裡把小麥收了,家裡的地和房子,還有其它的能處理的都處理了。”
宋大年既然下定決心要走了,就得趕緊準備起來。搬到什麼地方可以再斟酌,但糧食得趕緊準備起來,官差來了也好帶上東西先跑進山裡。
“當家的,真的要走?”趙氏一下子還有些無法接受。
“不走,在這裡也活不下去了。即便不抓壯丁,今年大旱,怕是連糧食都沒的吃。”但凡能活下去,宋大年也不想走。
故土難離,哪怕他在上陽村隻生活了十來年,但想到他辛苦掙下的四畝地和房屋,他也萬分不舍,可再怎麼不舍也沒有活著更重要。
“先去休息吧,明日還要早起收小麥。”宋大年也需要再好好理一理。
慧娘牽著虎子的手往西屋走去。
“阿姐,二壯哥什麼時候說的他們要搬走呀?”虎子一臉疑惑。
“當時你不在,你去茅房了。”慧娘安撫道。
趙氏躺在炕上,翻來覆去想著今晚的事。
“當家的,慧娘說的去投奔她大姨,你說這可行嗎?”
“確實是一個去處,山裡的日子現在比我們好過。”宋大年也一直在思考,比起逃荒,宋大年也傾向躲進山裡。
“可我們怎麼找她大姨呢?”趙氏一時覺得搬到山裡生活或許也不錯,這樣還能和在大姐一塊。
“青山村的人常年和他們打交道,多半知道一些情況,到時我們先去青山村問問。”目前隻能這樣打算。
終於說動了阿爹阿娘搬離上陽村了,慧娘躺在炕上悄悄地鬆了一口氣,感覺身子都輕快了幾分。
“不能告訴彆人我們要搬走的事,知道嗎?”慧娘轉過身叮囑虎子。
“阿姐,我誰都不說,說了阿爹就會被抓走。”虎子說完,雙手便捂住嘴巴。
現在的世道,慧娘隻能選擇自私,隻有這樣才能保全自己的家人。先不說大家相不相信這件事,一旦告訴了一個人,就會有第二個,第三個,到時候整個上陽村全都會知道了。
況且,慧娘記得上輩子官差來抓壯丁前,在村裡好幾天都沒瞧見過那些大叔的身影,等阿爹被抓走後,過了幾天那些人又全都出現了。
隻有少數的幾戶人家被抓走了,而這幾戶人家裡就有慧娘家這樣的外來戶,剩下的也都是平日裡不受待見的人家。
上輩子村裡的人應是早就知道了官差要來抓壯丁,但他們隻通知了自己的族親,像宋家這樣的外來戶,沒人會選擇冒險。況且一個村子也需要有人被抓走。
慧娘明白,也不怨。世道就是這樣,沒有族裡可依靠的人家,關鍵時刻隻能靠自己。
翌日清晨,大地還是漆黑一片,隻有宋家的廚房透著微光。
宋大年借著廚房的光亮檢查今天割小麥用的鐮刀,籮筐等工具。
趙氏把加了苞穀麵和小麥麵的麵團,揉搓成一個個小麵團,再壓扁,挨個將麵餅沿著鍋邊貼滿,中間還煮著加了紅薯乾的稀粥。
今日趙氏和宋大年一天都要在地裡收小麥,需要提前將備好的食物帶去地裡,這樣晌午就在地裡用飯,不用來回跑一趟耽誤時間。一天下來,抓緊時間也能將地裡的小麥收拾完。
“你怎麼起來了,現在還早,再去睡會兒。”趙氏瞧著門口的慧娘。
慧娘走到灶後,坐下來燒火。
“阿娘,我睡不著,起來幫你燒火。”
“慧娘彆擔心,等麥子一收完,最遲後日我們就走。”宋大年雖然心裡也急,不知官差何時就來抓人了,但這保命的糧食如何也丟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