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家的,田裡的稻穀可咋辦?”最遲後日就能走,那稻穀完全來不及割了,趙氏一想到就十分心疼。
“地裡的稻穀來不及割了,隻能將稻穀和田一塊賣了。”宋大年也心疼,辛苦了大半年,眼瞅著稻穀還有一個月就能成熟了,隻能便宜彆人了。
慧娘也知道隻有小麥根本不夠一家人吃,但不能再耽擱了,隻希望到了山裡還能找到更多的食物。
宋大年和趙氏吃完朝食,趁著月色出門了。
慧娘打開櫥櫃,估算了一下家裡的存糧。
糙米兩袋,大概有六十斤。
小麥和苞穀麵,分彆十來斤左右。
一袋紅薯乾,二十斤左右。
還有一小袋野菜乾。
二十個雞蛋。
再加上櫃子旁邊的兩壇子醃菜。
不算地裡的糧食和蔬菜,這些就是家裡全部的存糧,這些糧食差不多能夠維持兩個月左右。
慧娘現在隻能暫且放下心中的擔心,目前首要的事就是搬家,希望大姨能早日來。
慧娘將家裡所有的糧食都歸置在一塊,又用油紙將櫃子裡各類種子包好,放在裝糙米的袋子裡,往後荒年裡這些種子可是活命的希望。
等於慧娘收拾完,外麵的天已經蒙蒙亮了。
慧娘拿起背簍,往屋子後麵的菜地走去,打算今日將地裡的菜都製成菜乾,這樣也方便帶走。
今年雨水少,哪怕每日澆水,地裡的黃瓜、茄子、豇豆仍是長得又小又老,慧娘感慨能保住這些蔬菜已是不易了。
慧娘將大半的蔬菜都摘了放進背簍,留下少許剛掛果的,留著這兩日吃。
又把蔥苗、青蒜、韭菜都割了,隻留下根部,打算走的時候再挖出來帶走,這樣到了山裡可以直接栽種,還能繼續生長。
將所有的菜洗淨切好,依次倒入燒開的鍋裡,焯水後撈起來放進涼水裡,等放涼了,再將菜裡的水擠乾,最後將每樣蔬菜分開攤在簸箕裡。
時間來不及,隻能這樣簡單地將菜曬乾,好在現在氣溫高,兩日就能曬乾水份,要想存放的時間長點,後麵進山了還需再曬幾日。
慧娘揉了揉發酸的手腕,望著頭頂的烈日,不知不覺就已經晌午了。
“阿姐,給你。”虎子將手中的甜草根遞給慧娘。
“這是哪挖的?”顯眼點的甜草根早就被村裡的小孩挖光了,虎子手裡的明顯比平時常見的要粗一些。
慧娘拿過一節放進嘴裡,嚼爛後一股微微的甘甜湧上舌尖。嚼爛後的毛草根有股甜甜的味道,小孩子最喜歡把它當成零嘴。
“就在後山的一個坡坡上,還有好大一片,我挖蚯蚓的時候發現的。”說完,虎子便把另一隻手提著的竹筒遞給慧娘。
慧娘接過裝蚯蚓竹筒,打算等會切碎混在爛菜葉裡喂雞。
“等會帶阿姐一塊去。”
甜草根不光是小孩子的零嘴,聽阿爹說它還能當草藥,有清熱去火的功效。
慧娘打算挖些甜草根,一來可以給阿爹阿娘泡水喝,一整日都在地裡收小麥,慧娘擔心會中暑;二來慧娘打算曬乾了當成糧食存起來。
隻要是能吃的,慧娘都打算先存起來。
虎子帶著慧娘往後山走去,穿過菜地,沿著旁邊的小路一直往後山走,入眼是一大片竹林,走進竹林,熱氣一下子就散退了不少,越往裡走越涼爽。
“阿姐,就在那片竹子的旁邊。”虎子用手指著東北方向的竹林說。
慧娘穿過那片竹林,看到下方的山坡上長滿了茅草,可能少有人來,茅草長得很是旺盛,慧娘猜想應該能挖不少的甜草根。
慧娘放下背簍,先割掉地麵上的茅草,再用小鐵鋤挖出底下的甜草根。
慧娘負責挖,虎子就跟在後麵將甜草根挑出來,兩人配合默契。
等背簍裝滿,日頭也快落山了。
趕在天黑前,宋大年和趙氏也終於將所有的小麥擔回家了。
………
宋大年和趙氏喝著慧娘泡的甜草根水,身體的疲憊仿佛都緩解了幾分。
慧娘一邊將做好的飯菜端到桌上,一邊詢問:“阿爹,今年小麥能有多少?”
宋大年估算了一下回答:“兩畝地一共不到兩石。”(1石等於49公斤)
趙氏歎息道:“比去年足足少了有六七十斤。”
慧娘一時也有些沉默,農民就是這樣,一生都得看老天爺臉色吃飯。
“明日一早,我就去村裡問問,把房子和地都給賣了。”宋大年喝了一大口粥,稍微緩解了一下腹中的饑餓。
趙氏出聲道:“桂嬸家的小兒子正在說親,肯定需要房子,你上她家問問。”
“行。”宋大年應聲。
“後日一早我們就走,把糧食和一些必要的東西帶上,其餘的就不帶了。”
宋大年一說完,趙氏就一陣肉痛,家裡的每樣東西她都舍不得丟下,但趙氏也明白家裡沒有驢車,東西帶的太多宋大年一個人也推不動板車。
“阿爹,我們去青山村嗎?”慧娘並不確定大姨哪一日能來,要是錯過了,也不知能否找到大姨家。
“先去青山村打聽一下,他們經常與山裡人交換東西,或許知道你大姨家的消息。”宋大年並不十分確定,但隻有先試一下。
如果不順利,最壞的打算就是一家人往南方去,所幸青山村也在往南走的路線上,不用繞路。
慧娘祈禱上一世大姨來上陽村的日子就是明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