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這小子是怎麼做到的?
朱元璋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個兒子。
【既然朱元璋對人性理解那麼深刻,那麼他能想不到朱允炆會對這群擁兵自重的叔叔們出手嗎,他想到了。】
【晚年朱元璋和朱允炆的一段對話可以看出他對於藩王的態度。】
【朱元璋:“朕以禦虜付諸王,可令邊塵不動,貽汝以安。”
朱允炆:“虜不靖,諸王禦之,諸王不靖,孰禦之?”
朱元璋沉思:“汝意如何”?
朱允炆答道:“以德懷之,以禮製之,不可則削其地,又不可廢置其人,又甚則舉兵伐之”。
朱元璋點頭:“是也”。】
【翻譯成大白話就是】
【朱元璋:“我讓你叔叔們幫你看門,隔壁的二五仔鬨騰不起來,你就能安心做皇帝了。”
朱允炆:“隔壁的二五仔有叔叔們壓著,那叔叔們有異心又有誰壓著?”
朱元璋:“那你有什麼辦法?”
朱允炆:“用德爭取他們的心,用禮法約束他們的行為,不行就削他們的封地,再不行就廢他們為庶民,還不行就隻能討伐他們了。”
朱元璋:“隻能這樣了。”】
【立蕃是朱元璋的最優解,削藩是後代帝王的唯一解。】
【說來也是可笑,立藩又削藩,那還不如不立。】
【總而言之,削藩是正確的,最終朱棣即位也選擇了削藩,但是朱元璋犯了一個錯誤,這個錯誤也是因為他的自大。】
【這個錯誤就是削藩的人選。】
【提出理論和正式實踐是兩回事,朱允炆不是一個懂得忍耐的獵人,他太急,急到一年之內削了五位藩王,不是軟禁就是流放,這哪裡是削藩,這是赤裸裸的滅藩。】
【朱棣不反就有鬼了,乖乖在家等死不成。】
【最後一個原因,說起最後一個原因朱元璋和朱棣倒都有共同點。】
【朱元璋政法嚴苛,他深知開國之時便是用重藥廢除沉珂的最佳時期,前麵把爛根除了後麵大明才不會因為陳年隱疾腐朽下去,所以他廢除丞相加強集權,把剝了麼做大做強。】
【他製定了梟首、刖足、抽腸、刷骨等幾十種酷刑,其中最著名的剝了麼(剝皮揎草)讓貪官聞風喪膽。】
【先把貪官亂棍打死,再泡在專門溶解脂肪的灰水裡,然後把整張皮剝下來,塞上稻草之類的填充物縫起來,穿上生前的官袍,最後放在此人生前辦公地點的旁邊,讓繼任的官吏引以為戒。】
【據不完全統計,他在位期間殺了16萬官員,但是國家依舊可以運轉,因為老朱太猛了,天天加班連軸轉,一轉就是幾十年,官員能乾的事兒他能乾,官員不能乾的事兒他還能乾(比如打仗),放到現在那就是一全國勞動模範。】
【但是老朱會老會死,他深知嚴苛的政策不是長久之計,國家需要修養,朱棣和他太像了,他們心裡都有雄心壯誌,他們最喜歡的地方不是朝堂,而是生死相搏戰場。】
【朱標和朱允炆所表現出的仁和才是他所需要的,正如朱棣一樣,縱使朱高煦有更健康的身體,但是他需要的,大明需要的,是朱高熾和朱瞻基的仁和治理,恢複經濟,充實國力。】
【簡單來說,就是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朱元璋已經做了他的,接下來,他認為大明需要休息了。】
【但是朱元璋和朱棣的情況又不同,經曆了洪武盛世的大明還精神著,朱棣治下的永樂盛世雖然完成了一項又一項舉世矚目的工程,取得了可以媲美唐宗宋祖的成就,但是它真的累了,修著巨典,遷都北京,南下西洋,興修水利,五征漠北等等,每一樣都需要透支國力,它真的需要休息了。】
【朱高熾和朱瞻基完成了他們的使命,朱允炆不是朱高熾,也不是朱瞻基,他無法完成朱元璋交給他的使命。】
【朱元璋選錯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