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四十二個諾姆行省(2 / 2)

“井邊的沙子也是井的一部分,這是司譯大人當時督建的井,反正不能動。”

眼中閃過詫異,這話屬實有些讓楚司譯驚訝。

傑南尼一身書吏裝扮,綠色發帶編的小辮子垂在額前,肩上還掛著裝著書具的布袋,年齡也就十六七歲。而這口井,算是在底比斯城比較偏僻了,周圍也沒有立什麼牌子。

當年修建這口井時,傑南尼才多大?他又是怎麼知道這口井,有他親自的督建?

這口井,看似很普通,位置還偏僻,卻是當年在帶領士兵進行試點,造的第一口井,比起城中正式在民眾麵前建的,知名度小不少。

楚司譯和傑南尼在冷風中大眼瞪小眼了一會兒。

結果隻見傑南尼將鏟子和鋤頭往地上一扔,直接一屁股坐上麵了,就是要楚司譯拿不到的意思。

楚司譯略顯尷尬,摸摸鼻梁:“……”

因為傑南尼的年齡,似乎低估了對方,有些後悔圖個幫手,帶傑南尼來了怎麼辦?

“唉……”楚司譯歎了口氣,開始忽悠大法,他道:“額,其實,是在夢裡,司譯大人叫我挖的。”

明顯,傑南尼果然有所動搖,坐在地上的姿勢都端正了不少。他投來一束懷疑的目光:“那司譯大人肯定和你說了,全埃及一共有多少口井?”

一陣乾燥的風拂過,卷起楚司譯及腰的發絲,他眼神上揚,回想了一下已經比較久遠的以前,“大概,也就四十口多吧。”

傑南尼向上翻了個白眼兒,斬釘截鐵:“哦,那你在騙人。”

?雖然時間久遠,但是他記得,應該就差不多是這個數。

“我覺得你作為司譯大人委托的人,應該對司譯大人多一點了解才出來忽悠人比較好。”

說罷,他從身上掛著的布袋裡,掏出了兩本書扔到楚司譯手上。

“這兩本,選一本看吧。”

“沒光,要不之後再看?”楚司譯提議道。

傑南尼可不樂意,他又從布袋裡掏出一小截蠟燭,一團細絨棉花,一塊兒鐵片,一塊兒燧石。

隻見他將鐵片與燧石相互敲擊便有巨大的火花落在棉花上,傑南尼再將蠟燭往燃燒的棉花上一點,蠟燭就燃了。

“現在有了。”

好的吧,楚司譯坐到井口碼起來的石磚上,其實也想看看,傑南尼給他的,是什麼書。

入眼是兩本紙頁被翻得發舊的書,楚司譯手象征性地摩挲了兩下,斷這紙張,不是傳統的紙莎草紙[1],而是新造紙術所製的新紙。

書皮上分彆標誌兩本書的題目:《小司譯曆險記》、《司譯大人入世記》。

小司譯,曆險記?這名字就令楚司譯眉頭一黑,直接勸退,他果斷拿起了後本,隨手翻開一頁,上麵寫著:

‘清晨,司譯大人從小鎮的床上醒來口渴,欲喝水,一問店家卻得到水源暫時供給不足的消息。這個時節,尼羅河已經進入了枯竭期,離河灘的遠地小鎮,臨近的湖泊、人工河道皆乾涸。司譯大人常居王宮,不常外出……’

“但一旦外出,每次必定誕生一項舉世震驚的工藝或工程。”楚司譯看到這裡有些不可思議地讀了出來。

一旦,每次,必定?楚司譯咳嗽了兩聲,緩解了一下心下詫異的心情。

“乾嘛那麼驚訝的樣子?你讀的那一段應該在書的第四十八頁。”

經傑南尼這麼一說,楚司譯一看頁碼,還真是四十八!

隨後,便聽傑南尼站起身來揣起雙手,神情自然,眼裡透著一股驕傲,十分流暢地背出了後半段:

“缺水,是埃及最不幸的事。但有一天,司譯大人卻告訴埃及民眾,埃及是最幸運的國度,因為沙漠之下,存儲著世界無與倫比的淡水資源。在司譯大人的帶領之下,以底比斯城外東南角一處進行試點,從此,埃及誕生了國度中的第一口井。而後井又以底比斯城中心的井為正式的示範,從此,井邊在埃及缺水的各地漸漸修建起來,共計一百零三口,極大緩解鎮裡枯水季喝水難的問題,更是挽救了無數生命……”

傑南尼幾乎一背,就有滔滔不絕之勢,楚司譯趁他語氣停頓立刻向他伸手比了個手勢,語氣十分堅定:

“我有疑!”

傑南尼抬頭,用眼神示意他,什麼地方有疑?

“不對。”楚司譯搖頭。

傑南尼皺眉:“什麼不對?”

楚司譯折斷手邊一根柴火丟進火堆,悠悠道:

“井的數量不對,當時是一諾姆,一口井。”

井雖有益,但以埃及的情況,可不是隨便能打的。

而且他記得,埃及將土地劃分成“諾姆”來管理,相當於國家的行政區劃。設“諾馬爾赫”管理,維持治安、代收賦稅、管理在該諾姆中的王室經濟和國家地產、維持地方上的生產及農業係統等。

如果沒記錯,埃及當時是四十二個“諾姆”。

那多出來近乎一半的井,又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