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不完整、容忍和無可奈何(2 / 2)

他因虔誠的信仰和死後的神跡被封聖。

幾百年後,在他倒地氣絕的地方,人們建起一座教堂,以他的名號命名。

破碎的王陵。

壓抑的愛情。

斷頭的聖人。

聖丹尼修道院似乎總是和不完整相聯係。

不,應該說,聖丹尼修道院本來就是不完整的——

安徒生看了看不遠處的聖丹尼市政廳,又轉身抬起頭,仰視著聖丹尼修道院不對稱的塔樓。

修道院對應的教堂在大火中被焚毀殆儘,如今的遺址上,建立著市政廳;

修道院原本和諧精巧的雙塔樓中的一座在雷電裡被擊毀,此後,再也沒有修補過,隻留下孤零零突兀的另一座;

修道院的名氣被掩蓋在聖母院和聖心堂之下,遊客罕至,朝聖之路無人拜謁;

修道院所在的城鎮,治安混亂,成為讓人犯難的問題地帶。

聖丹尼修道院仿佛也是在背負著苦難前行的修行者。

安徒生隨便找了個地方,盤腿坐下,仰著頭,和聖丹尼修道院對視。

他總覺得聖丹尼修道院是有眼睛的、能看見的,而且祂的眼睛並不是那些成對的窗戶,是懸掛在正門上方的那個時鐘。

以玻璃為底、以米白色的花瓣為托,時針和分針隱沒在花瓣裡。

時間毫無疑問地在流逝,但是聖丹尼選擇了隱瞞,或者說,容忍。

“老人家都會這樣嗎?”安徒生問聖丹尼修道院。

換作是四年前剛剛成年的他,恐怕脫口而出的就是“大人都會這樣嗎”了。直到現在,其實安徒生都不是很適應作為成年人的一份子的心態,隻是勉強自己改掉了一些習慣用詞。

他不能理解成年人的很多事情,小時候不理解,現在也還是不能理解。

雖然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但安徒生模糊的記憶裡,還留存著一些印象。

父親是個很喜歡文學的人,會給他念《一千零一夜》和霍爾堡的作品。隻有在和文字接觸的時候,父親才是開心的——安徒生能感覺出來。

但是,礙於貧寒的家境和養家糊口的壓力,父親從來沒有向彆人說出過自己對文學的喜愛,他隻是一直埋頭默默做著鞋子,偶爾,看到路過的、可以無憂無慮地學習文學的學生們,才會流露出傷心的遺憾。

安徒生今年決定轉行寫作的時候,母親還為此詫異了一下:“呀,你居然這麼喜歡寫作嗎?怎麼回事呢,明明你爸和我都沒有這方麵的愛好啊。”

他那時低頭看著母親。早年的生活給她的身體刻下了磨難的痕跡,她眼角早就堆滿了皺紋,但是她穿著新買的、昂貴的、時尚的衣服,高高興興。

他的父親情感豐沛,熱愛文學;他的母親生性開朗,喜愛一切美好華麗的東西。

但是在生命最旺盛的時刻,他們都選擇了容忍。

安徒生不能理解他們。

成年人的世界裡似乎總有那麼多彎彎繞繞和無可奈何。

安徒生的世界裡目前最大的無可奈何是——不知道其他成年人為什麼總是那麼無可奈何。

一無所有也不妨礙他孤身去哥本哈根闖蕩,歌唱事業巔峰也不影響他轉行。旅行明明是隻要背起行囊就出發的簡單事情,可是身邊親友們不停嘮叨,仿佛他是要去異世界走一遭。

旅行能讓他理解其他成年人嗎?

安徒生不知道。他隻是就這樣決定出發了。

時針旋轉到下一格。

聖丹尼修道院對他眨了眨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