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她(四) 智癡難渡(2 / 2)

籠中鳥和鏡中花 歪柒爺 4143 字 10個月前

他的手微微顫抖,不由自主的輕撫字跡,呼吸也漸短促。腦海裡似乎匆匆過了一場電影,眼角滾燙的淚瞬間頃下。如夢如幻,難忘難放。

“這位施主已在樹下停留許久,是迷路了麼?”老和尚的聲音打破寂靜。

他睜開眼,眼底的神色閃過一絲恍惚,竟忘了自己身在何處。等回過神來,不慌不忙雙手合十,低頭道,“大師,叨擾了。”

老和尚回敬,“阿彌陀佛。無妨,隻是見施主駐足樹下傷懷。花開花落終有時,施主不必過於感傷。”說完欲轉身離去。

他趕忙叫住,恭敬問道,“不知在牆上刻下這幾行字句的智癡大師是哪位?”

老和尚微微怔住,“看來施主與智癡大師有緣。貧僧進鐘禪寺修行已有四十餘載,施主還是第一個問起他的。”

“相傳幾百年前,智癡大師曾在本寺修持二十載,因怕喧囂,就居在此院中。大師出家前曾是當朝狀元,都傳他是因厭倦朝堂鬥爭看破紅塵前來修行,也有人說他是心懷愧疚想靠抄經贖罪。來我寺後他潛心鑽研佛法,給世人留下不少典籍。至今寺廟的藏經閣裡還有他抄篆的經書。”

“大師,不知對輪回轉世是何見解?”他突然換了個話題,繼續問道。

大師笑笑,並不感意外,“佛家有雲,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因果輪回,生生世世,緣起緣滅。你我皆凡塵俗子,落入滾滾紅塵之中。倘若一人承受了前世的種種業力,也就是世人所說的輪回,那是我非我又有何區彆呢?你既是他,他既是你。”

“那麼緣分呢?放不下的究竟是前世的情還是今世的執念?”

“出家人不打誑語。貧僧本是修行之人,對世間的情愛不甚了解。施主既然發問,那麼貧僧拙見。緣會則生,緣離則滅。既然今世還能相遇說明有緣。又何必執念於緣從何起?”

“謝謝大師,是我著相了。”

告彆前又凝望了眼那棵白梅,眸色深邃,勾起唇角,頭也不回的走了。

老和尚看著他離去的背影,對著牆上的字句歎道,”智癡智癡,放下才能渡啊。”

從南城回去後,他第一時間將腦海的記憶畫了出來。他畫工不算拙劣,憑著腦海深處的點點滴滴將府邸,寺廟,長街,一一補全,栩栩如生。

他想起上一世圓寂前,智通大師在他耳邊輕語。“智癡師傅,您還有什麼未了的心願麼?”

他抬起頭,用儘最後一絲力氣虔誠地看了眼佛祖,“弟子有罪,欺瞞佛祖二十載。心有不甘,俗緣未儘。請留我這一世記憶和冤孽,去下一世尋她”。

語畢,輕歎口氣,圓寂。

他感恩佛祖的寬宏大量,沒讓他一出生就背著愧疚不舍和自責,竟留他整整十八載的清閒散漫。

而未來的日子,他隻有一個心願,尋到她。

她忘記的,她不願記起的,都會在他的筆下變成一幅幅畫卷。請上天再給他個機會,讓他把完整的故事說與她聽。

“說好世世同心,我又怎會負你”。

然而在茫茫人海中尋得一人又談何容易。他毫無思緒,不知道她是否在人間,不知她幾歲,不知她身在何處。

隻好又動身回到鐘禪寺,盼著能得到一些啟發,或是佛祖顯靈。

他走遍寺廟的每個角落,像是把前世又過了一遍。

他們一起吃齋,一起抄經,她總愛笑,又常被他欺負的梨花帶雨。

他怎麼都不能忘記那天,陪伴了他數載的金絲雀死在她特意鑄造的金色籠子裡,連帶著他的心也隨著一通死去。

小蠻,她喚金絲雀小蠻,取得是《山海經》裡蠻蠻比翼鳥之意。隻因這鳥是他二人遊園時所遇,她便寶貝的帶回家,口口聲聲說要將其作為二人大婚當日的見證。

小蠻死的那天,是他第二次大婚的日子,娶的是他不愛的女子。紅燭白白燒了一夜,他也未曾踏入婚房分毫。而書房裡的小蠻那一日徹底失了神色,滴水不進。等被發現時,已沒了氣息。

他悲痛欲絕,抱著鳥籠嚎啕大哭,把自己悶在書房三天三夜,後將它葬於梅花樹下。

那是他人生最後一次落淚。

而自那日後,他絕情狠心,心裡再無愛戀,隻剩怨憤忌恨。

“你若是她,必定對我心如死灰才舍我而去。隻怪我沒能護你周全,如果有來世,你怨我也好恨我也好,都隨你。隻求能給我一個解釋的機會。”

記憶湧上心頭,又是一陣悲痛。

之後那些年,他一次次來,不厭其煩,成了南城的常客,也混成了鐘禪寺的熟人。他無比虔誠,每次來都會抄經數日,靜坐許願,願望隻有一個,“尋到她。”

孫家父母隻覺兒子心事重重,卻並未過問太多。孩子大了,萬事皆有自己的主意,就隨他去。

這一日,他又在廟裡逛了許久,依然徒勞無功。見時候不早,隻能先作罷,悻悻離去。

砰一聲巨響,心神恍惚的他被突然右拐的車輛狠狠撞到電線杆上。

閉眼前,佛問,“智癡你有何心事未了?”

他喃喃自語道,“弟子愚笨,多尋未果,還望佛祖能指點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