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小將願往(1 / 2)

宋徽宗時期。

趙佶一臉反感地搖頭:“好好的小娘子去舞刀弄槍,到時候手腳粗糙,哪裡還有女人的樣子。”

蔡京對此沒啥看法,不過他慣會體察上意,聞言道:“此乃無能之君造成的,而我大宋,在陛下這般英明神武的君王治下,天下小娘子哪裡用得著舞刀弄槍。”

他這話一說完,左右臣子都忙不迭稱讚陛下英明,國家安寧。

趙佶被一通馬屁拍得心情舒暢,得意地撫須道:“可惜了荀灌一個官家小娘子,刀光血影,好生可憐。”一臉憐香惜玉的模樣。

……

隋朝末年。

李秀寧正在收拾行裝,注意力放了一半在天幕上,看見荀灌夏練三伏冬練三九的刻苦,不由想起了少時,自己也是這般努力,可惜嫁人之後便少有用武之地。

荀灌娘十三歲英勇救父傳為美談,如今看來更名留青史,李秀寧把目光轉向掛在牆上的刀,她上前將刀取下,輕輕抽出刀刃,一抹寒意襲來。

李秀寧微微一笑,如今機會也擺在了她的麵前,她亦當不負所學,望得青史寄名。

……

【“建興三年,荀灌隨父親駐守宛城,都督荊州江北諸軍事,宛城離洛陽300多裡,位於伏牛山南麓,既有平原之美壤,又有江河之便利,地理位置十分險要,再加上又產鐵,自古以來就是逐鹿中原的兵家必爭之地。宛城亦是名人輩出,一代商聖範蠡、醫聖張仲景、光武帝劉秀等都出自這裡,而在精彩絕倫的三國裡,宛城也不是沒有姓名的小地方。曹老板就是在這裡痛失愛子曹昂和愛將典韋,雖然宛城之戰規模不算大,未能改變北方之局勢,但對於曹魏政權而言,影響卻極深。因為曹昂是曹操的長子,是曹操重點培養的繼承人。要是曹昂沒死,後續曹魏也不會因為奪嫡空耗實力,當然,宛城此戰的鍋大半得曹老板自己背,這裡我們就不再具體說了,大家看過三國演義的,給親愛的曹老板一點麵子。”

“我們隻要知道,宛城在當時地理位置險要,經常有人在這裡打打殺殺就行了,而宛城亦是荀灌名留青史之地。”】

曹操:……

曹操拉著荀彧的手還沒放開,就聽到誅心言論,臉一下就僵了,宛城可以說是他的逆鱗,子脩是他長子,本就寄予厚望,在宛城更是為了保護他而戰死,而愛將典韋之死亦乃平生恨事。他一生數次在生死邊緣徘徊卻從不言悔,唯宛城之戰讓他悔不當初,現在又聽到奪嫡之事,心裡更為複雜難言。

按天幕所言,他最後的繼承人是子恒,必是子恒不能服眾,才有奪嫡之亂,不過天幕既已嚴明子恒當繼,父子兩代還算明君,恐怕今後依附者更多,實力也會大增,既如此自己也應下定決心,省得奪嫡白耗實力。

荀彧眼見主公神情變換,不由出聲:“主公,往事不可追,不如且待來日。”

曹操聞言心裡一寬,不由大笑,是啊,有天幕預言我曹家得天下,還能提前解決掉司馬家之事,去除隱患,豈非天命在我,不過,“為何後世人稱我為曹老板?這是何意?”他早就想問這個問題了。

天幕自然不會回答他,他身旁的謀臣愛將也麵麵相覷,當下也沒有聽過這個稱呼,他們也有些困惑。賈詡不說話默默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剛才天幕又提到宛城一戰,雖然他知道以曹操心胸不會翻臉無情,但畢竟他死了長子愛將,作為一個搞三搞四還能善終的優秀謀士,這時候還是該體貼一下。

其他人不說話,郭嘉作為曹操貼心的臣子,笑著道:“雖不解其意,但聞天幕口吻倒不像是蔑稱。”

……

【“晉朝當時有一名大將名為杜曾,本是新野王司馬歆帳下的南蠻司馬,《資治通鑒》裡評價其曾勇冠三軍,能被甲遊於水中,總之,是一名猛將。由於晉朝中央勢弱對武將控製力較弱,再加上身處亂世,手裡有兵的武將不免容易搞事,而宛城,這個地理位置險要的兵家重鎮,既能被曹老板看上,自然也能被其他人看中,無獨有偶,杜曾也看中了宛城,企圖占據宛城發展勢力,以圖稱雄割據。”

“但是駐守宛城的荀崧肯定不能同意,因此杜曾偵查了很久,發現宛城兵力薄弱糧食也存儲不多,最佳之策莫過於久困長圍以逸待勞,迫使荀崧主動出降。於是杜曾派兵切斷了宛城與外界的所有聯係,並派遣精銳部隊出其不意的圍住了宛城。”

“不得不說,此計簡單卻著實有效,宛城士兵還不到一千,又恰逢宛城青黃不接之時,糧食所剩不多,難以堅守,一旦城破,以當代亂軍的素質來說,城內百姓多半難逃敵手,情況已然十分危機,荀崧召集宛城官吏,齊聚大堂,商討應敵之計。”】

大堂內。

荀崧端坐上方,其餘官吏坐在下首,個個愁眉苦臉垂頭喪氣。

荀崧提起精神,詢問屬官:“城中的糧食還夠吃幾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