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2 / 2)

清晨三聲響雷,菩薩開始出遊巡村,隻見放雷的、抬菩薩轎的、敲鑼打鼓吹嗩呐的、扛旗扛燈籠打大傘的、抬祭器和紙船的男男女女們神采奕奕地跟隨菩薩左右,後麵還跟著道士和做些小生意的小販,大家吃著笑著鬨著。街麵上,還有憨態可掬的獅頭被醒獅隊舞得虎虎生威,身著戲服臉著戲妝的表演者在台上唱做念打,台下觀者如雲。

眾人還看見各家各戶精神抖擻的百姓們手裡端著盤子,抬著桌子扛著凳子,絡繹不絕地前往一個平整乾淨的壩子,天慢慢暗下來,原本空曠的場地漸漸被占據得滿滿當當,人們呼朋喚友地來往於各家飯桌上,毫不見外地享用主人準備的雞鴨魚肉,豐盛的菜品讓天幕下的百姓們饞得一個勁吞口水。

不懂事的小孩們看著天幕上熱鬨的節日氛圍,開始又叫又跳,喊著:“過年了!過年了!吃肉了!”

家中殷實的人家,便翻出些吃食堵住小孩的嘴,而本就生活清苦的家庭,看見孩子不懂事的樣子,隻得抄起手裡的物什,讓他們享受一頓竹板炒肉絲,小孩受痛的哇哇大哭和天幕上人們的歡笑聲交錯在一起,一些百姓聽著,手漸漸抬不起來了,忽跪地抱著孩子一並痛哭出聲。

天幕讓他們窺見了本來無法知曉的美好生活,天上人們的幸福臉龐和透露出的富裕祥和,讓無數百姓心生羨慕,心裡暗想,這一定就是仙界吧!而一些正處於亂世的百姓,看著天上更是淚流滿麵,他們覺得自己仿佛一個小偷,在偷窺彆人的幸福。

李世民仰起頭,定定地看著天幕上人們富足的生活、滿足的笑容,沉默良久。半晌,他才慢慢開口道:“何日大唐的百姓也能過上這樣的生活呢?”天幕不經意透露出的細節,證明了這一定是處於一個國力強盛、百姓富裕的國家,要知道,嶺南地區可是蠻荒之地呀。這真是讓人羨慕,也讓他這個統治者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他能讓大唐的百姓也露出這樣幸福的笑容嗎?

唐玄宗李隆基覺得還好,他的盛唐,他的長安不也是這般繁榮景象嗎?

【“祭祀是粵西年例的主要活動,而祭神活動又必有一位女性神明的身影,她長年被供奉至廟堂之中,隻有在年例中,她會被百姓們恭恭敬敬地迎請出來,因為,在口口相傳之中,這樣源遠流長沿襲千年的民俗節日,正是源於這位女神,源於她一年一度的例行巡視。在女神出生的茂名地區,她被當地人民親切地叫做冼太,在他們的口中,作為萬能神存在的冼太娘娘,會保佑每一個茂名孩子。”

“而當每年熱鬨的粵西年例還未結束之時,瓊州海峽對岸的海南島上,另一場盛大的節慶也開始了。”

“每年農曆二月初五,海南軍坡節也拉開了序幕,節日祭祀的正是同一個女神。而在海南全島盛行的公期節慶中,在這裡被稱為懿美夫人的女神,更是作為祖先神接受著人們的祭拜。同時,隨著華人遠渡重洋奔赴山海,也讓女神的信仰漂洋過海在異國他鄉生根發芽,哪怕他們已經融入異鄉的生活,卻從未放棄這份來自故土的信仰。”

“這位女神是誰?”

“她正是傳奇的南越女主,她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社會活動家,也是嶺南百姓口中無所不能的聖母娘娘。”

“她是華夏千古第一巾幗英雄,由人成神的傳奇人物——冼英。”】

冼英定定地看著天幕,雙眸濕潤,她的所作所為不過從心罷了,可沒想到她死後那麼多年,百姓竟然不僅記得她,如此虔誠地祭祀她,還在口口相傳中將她神化。

武則天心緒難平,譙國夫人這樣的奇女子,她當然聽過,其孫馮盎武德五年攜嶺南20州歸附大唐,被封為越國公,也為大唐立下過汗馬功勞,馮氏後代亦融入大唐。隻是她不曾想到,這位巾幗英雄,竟然能在千百年之後仍為後人所念,甚至心心念念被羽化成神,這是何等的榮耀啊。要說後世名,從她登基為帝的那一刻,她便不再過多奢望了,某種程度上,她也算活在當下的代言人了。可是她真的不計較嗎?誰人不想博得千古清名?

【“千百年之後,曾經得意地高呼‘流水的王朝,鐵打的世家’的矜貴世家子,還不是飛入尋常百姓家,泯然眾人耳;千百年之後,曾經高高在上,一怒伏屍百萬的天之子嗣,還不是淹沒在曆史的塵埃中,後人隻能在厚厚的曆史書中窺見一絲痕跡。”

“任你曾經身份尊貴位高權重,又如何?”

“千百年之後,百姓銘記的、崇拜的、念念不忘乃至口口相傳的,又是誰?是嶽飛、是戚繼光、是諸葛亮、是李白、是冼英……是那些真真正正為華夏民族做出過貢獻的人,也是真正曾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偉人們。”

“所以,是非曲直無需旁人粉飾,曆史終究會做出公正的評價,百姓的眼光終也是雪亮的。”

“那麼,擁有數以千萬信眾的冼英,又有怎樣的功績,能從一介凡人被羽化成神,受到後人崇敬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