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天幕畫麵中的一艘小船之上……(2 / 2)

與其他人注意力不一樣,晉王楊廣微微眯眼,天幕強調他當時還是晉王,這是暗示他之後身份會有大變動?一念至此,他差點壓抑不住內心的狂喜,他克製的看了一眼太子楊勇,嘴角微挑,除了當上皇帝一個王爺身份還能發生什麼變化?

【“儘管中原人總鄙夷嶺南俚人蠻夷之徒,不尊禮儀教化,但在史書中卻明言俚人十分重信義,一旦承諾的事,不惜殺身成仁,亦要完成許諾。這一點,在冼夫人身上體現得極為突出,在信義與兒子的性命中,她曾經毅然選擇信義。因此,隋朝才會使陳後主去信勸降,他們相信作為陳朝忠臣,冼夫人會遵從服從王令。”

“雖然作為一個君王,陳後主表現得十分沒有骨氣,但從曆史緯度來看,這封勸降信卻算是他這庸碌荒唐的一生中唯一一件提得上的好事——避免了嶺南百姓的一場戰禍。”

“接到這封信和信物,確定陳朝真的亡後,冼夫人召集嶺南各部首領,為陳朝的覆滅慟哭三日,我相信,這哭聲中,有深重複雜的亡國之恨,也有對她曾經誌同道合的戰友——陳朝開國君主陳霸先的深沉悼念,這亦是終將消失在曆史中的陳朝最後的哀樂。”

“陳朝的建立有冼夫人及其家族的汗馬功勞,而陳朝的覆滅亦由冼夫人來為它送行,有時候,不得不讓人感歎一聲宿命。”

“公元589年,在冼夫人的主導下,嶺南各部放下乾戈,她派出孫子馮魂帶領眾人迎接韋洸進入廣州,嶺南平定,至此,延續了幾百年的南北朝分裂局麵終於結束,大一統終究來臨。”

“曾經,秦始皇用武力征服了嶺南,建立了嶺南三郡,第一次將嶺南納入華夏的版圖,秦末紛爭再起,還未穩定的嶺南趁機獨立,建立了南越國。西漢時期,漢武帝再次通過戰爭的方式,討伐南越國,嶺南烽煙再起,在強橫的武力下,存續近百年的南越國宣告滅亡,嶺南也第二次被納入華夏大一統王朝。”

“而這一場,嶺南以和平的方式第三次歸於中央大一統王權,可貴地延續了此前安定的局麵,也奠定了嶺南今後發展與繁榮的基礎。”

“而這,都源於這個巾幗女英雄的一念之間。”

“在這個影響曆史麵貌和地區格局的重要抉擇中,冼夫人對得起陳朝和曾經的戰友陳霸先,亦沒有辜負信任她的嶺南百姓。”】

天幕下的嶺南百姓感動地看著天幕上為他們護住和平的冼夫人,不知是誰大喊一聲“聖母娘娘”,其餘人也跟著亂七八糟的喊了起來,最後百姓動容而赤忱的呼聲回蕩在嶺南。

冼夫人也聽到了府外傳來的聲音,她微微一怔,一種難以形容的動容和惶恐湧上她的心頭,她真的配得上如此讚譽嗎?

丹陽宮殿內的陳霸先雙眼赤紅,他看了一眼新收到的扶南犀杖,緩緩閉上了眼,不錯,冼夫人對得起他,也對得起陳朝,是朝廷辜負了忠臣。

秦朝。

嬴政對其他的並不在意,他的注意力都在那封書信上,下巴微揚,問李斯:“少府有沒有研究出來那紙的做法?”

自上次天幕,大家都注意到了被後世人使成為紙筆的書寫工具,任誰都看得出比他們現在用的刀筆和竹簡,輕巧便利了百倍,那紙也似乎沒有錦帛那麼昂貴,哪怕成本比竹簡貴一些,也具有巨大的潛力,勢必會影響當前局勢。

不過天幕僅僅展示了紙筆,也沒有出現過製作方法,那筆倒簡單,照葫蘆畫瓢試了幾次,少府倒也做得八九不離十。就是那紙,確是不易。

李斯目光在天幕的紙筆上掠過,他躬身答道:“少府仍在試做,隻是不知方法,暫無突破。”

嬴政聞言,倒也沒有生氣,他也知道僅憑空想象一物的製作方法殊為不易。不過對於這紙,他勢在必得。

他沉吟片刻,淡淡開口:“傳令,若有人能製出紙,按大功行賞封爵。”

既然無法從天幕中得到製作方法,那便以重賞,來尋得勇夫。

皇帝話音未落,就有隨侍的郎官跟著動作,他手下快速擬旨,心裡不禁心生羨慕,也不知誰能得這份大功,陛下雖未名言,但誰不知道他們這位陛下在論功行賞上可不小氣,既說大功必有大賞,指不定就一步登天。

……

沛縣。

呂雉撇下收拾到一半的行李,專注地看著天幕,《左傳》有雲“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

要想求得萬世名,德、功、言必得占其一。

她自問,立德立言並無此本事,唯一的路便是立功,立大功。

立什麼樣的大功?

冼夫人給了她最好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