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南海不足一兩公裡的茂名丁村,在一千多年之前,是屬於冼夫人的管轄範圍,而千年後的今天,這裡的人們依然對冼夫人有著非同一般的虔誠和敬愛,每戶村民每逢初一十五都會虔誠地祭祀冼夫人,香火延綿不絕。這樣頻繁的祭祀,在冼夫人崇拜盛行的粵西地區,都稱得上少見,更彆提這是在當下普遍不信神佛的環境下。”
“為何這裡的村民會如此超乎尋常的崇拜冼夫人?”
“除了世代相傳的感情習俗和口口相傳的通真達靈外,還因為這裡是傳聞中冼夫人死後所在。”
“十年前,經過考古學家的多番考證,終於證實了這一傳聞,在丁村祭祀冼夫人的娘娘廟不遠處,就是冼夫人的墓葬所在。”】
天幕中的畫麵從香火不斷的廟宇慢慢轉移到一片荒草叢生的荒地上,眾人一怔,他們還以為會直接看到墓葬。
但很快畫麵一轉出現一座規模宏大建造精美的恢宏建築,隋唐時期的人認出這應該是一座官方敕令修建的祭祀建築,右邊一行小字寫著“冼夫人祭祀墓葬建築複原示意模型”,倒有一些人領悟到這大概類似建築燙樣的意思。
【“從複原的占地麵積到結構布局來看,這座隋唐時期的冼夫人墓葬等級規模都超乎尋常,這可謂是死後哀榮至極。”
“事實上,對冼夫人來說,不止是死後哀榮,她的生前已然榮耀加身。”
“為何一個前朝降臣能得到如此榮耀?”
“用冼夫人自己的話來說,便是——我事三代主,惟用一忠心。”】
秦始皇、漢武帝等各朝皇帝都麵露讚許,沒有一個皇帝不愛忠臣,哪怕是個昏君。
【“冼夫人率領嶺南眾人歸附隋朝後,嶺南基本平定,隋文帝決定封馮魂為儀同三司,冊封冼夫人為宋康郡夫人。但是畢竟陳霸先是嶺南起家,嶺南仍有許多心向陳朝的舊臣。同年番禺人王仲宣叛亂,將韋洸包圍於州城,嶺南很多地方首領響應,韋洸不幸中流矢卒,眼看嶺南要亂了。”
“聞得此消息,冼夫人先是派遣其長孫馮暄將兵救廣州,可是馮暄因與王仲宣的部將、瀧水豪門的陳佛智關係親密,於是按兵不動,貽誤戰機。冼夫人發現後,勃然大怒,因為這不僅是對她權威的挑釁,亦是在將馮冼家族引入歧途,作為一個清醒理智的首領,她毫不容情地將馮暄問罪下牢,並且立刻改派另一孫子馮盎出討叛軍。說到馮盎,這是冼夫人和馮寶子孫中最為出色的一個,也是自冼夫人之後,馮冼家族和嶺南地區的領頭人,同時他也稱得上是冼夫人子孫中對冼夫人維護國家統一和忠誠侍君意誌的最好傳承者。”】
唐朝。
李世民聞言也是頷首,想起今年年初馮盎進京朝見,他對其印象很好,十分讚賞馮盎的才華,不久前羅竇各洞的僚民造反,他還派馮盎率領軍眾二萬人擔任進討諸軍的先鋒,就是現在還不知道戰況如何,不過按天幕的話音,當是佳音。
李世民想起才登基時,嶺南各州府多次上奏稱馮盎有謀反之意,他當時也不太了解馮盎,誤以為真還想派大軍討伐,多虧了魏征上書建議以安撫為先,才使朝廷和嶺南免了一場乾戈。
想著,李世民覺得還得多誇誇魏征,作為回報,魏征也得少少諫他才是,自顧自在心裡約定好後,他微笑道:“多虧了愛卿,嶺南才能得以安定,愛卿一言勝過十萬大軍啊!”
魏征不知道他家陛下心裡想些啥,給麵子地回道:“也是仰賴陛下聖德。”
這邊君臣開始互吹,嶺南那邊,馮盎仰望天幕,臉上滿是懷念和惆悵,雖然天幕上的人跟祖母僅有幾分神似,可還是讓他移不開眼,自小他就跟在祖母身邊,祖母還在時就是家族乃至嶺南的主心骨,萬事都有祖母擔著,等祖母去了,他自己當家時,才知道千難萬難,重任在肩,不得不戰戰兢兢,生怕對不起祖母交付的重任,也怕墜了祖母清名。
天幕一言,也讓馮盎鬆了口氣,日後見了祖母,他也能大聲說一句孫兒沒有辜負您的信任。
這樣一想,他心裡忽燃起萬丈豪情,看了一眼對麵作亂的僚民,一把拿起自己的弓弩對身邊的人說:“待我一次射儘此箭,此戰勝負就清楚了。”
……
【“當然,這都是後話了,不過此次平亂是年輕的馮盎初次登場,少有謀略、英勇善戰的馮盎打了個開門紅,擊敗叛軍,將陳佛智斬首。然後馮盎率軍進至南海,與隋朝大將軍鹿願的部隊會合,與廣州守將慕容三藏合兵攻打王仲宣,王仲宣的部隊潰敗,因此廣州得以保全。”
“隨後為了威懾各地、維持嶺南的和平局麵,年逾八十的冼夫人親自披甲乘馬,張開錦傘,統領彀騎,護衛朝廷所派的使者裴矩巡撫嶺南諸州。這也是我們最開始提到的如今粵西茂名地區的年例中,民眾巡遊隊伍張錦傘巡街出行的風俗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