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蒙毅還想回道,卻見陛下抬手製止,就默默退後。
嬴政並不理會他的叫囂,隻輕蔑地打量他一眼,淡淡地說:“你倒是心比天高,可惜才不配誌,庸碌之輩罷了。”說完也不再理他,隻吩咐道,“把他押下去關在胡亥隔壁,待天幕說完再處置他們。”
左右郎官連忙道喏,乖覺地死死捂住趙高的嘴,將其押了出去。
嬴政又掃了眼一旁頹廢喪氣的李斯,暫時先按下不管,又抬頭望向天幕,思索著下麵該提到那漢高祖劉邦吧,那就讓他看看,這到底是怎樣的人,能被後人認為繼承了他的思想。
【“沒關係,大秦亡了,但承其製並將其發揚光大、還將國號變成一個偉大民族永恒名稱的大漢帝國來了。”
“劉邦,一個絕對被後人低估的皇帝,有些人對其事跡一知半解時,總愛扣著他慢待呂後和個彆事跡,給予其流氓、無賴和不過運氣好的評論。”
“可笑,劉邦是說過,自己運籌帷幄不如張良,安撫百姓不如蕭何,率軍打仗不如韓信。但是大家不要隻看前半句,後半句才是他真正想說的——這三個人中豪傑,他都能得之並恰當用之,他!劉邦!比項羽強多了!”
“他也確實比西楚霸王項羽強多了,先看出身,項羽是楚國貴族後裔,接受的是貴族教育,而劉邦卻是布衣天子,其出身之低、得位之正,縱觀曆朝曆代,也就乞過討的明太/祖朱元璋可比較,按理說劉邦根本沒有條件去學習帝王之術,既沒有資源條件,那很顯然就是天賦異稟。”
“再說年齡,劉邦出道起義已經四十八歲,稱帝時五十四歲,短短幾年就成就千秋帝業,開創一代偉大王朝,誰能比?有的皇帝這歲數已經死了,還有的皇帝倒是活過歲數,卻開始老來昏庸,不如早死。而劉邦卻至始至終清醒理智,乃至死前,麵對生死,亦不改其色,既不迷信神道之說,也不拚命掙紮求生、醜態畢露。”】
一句話,讓大部分皇帝覺得萬箭穿心,破大防了!
【“最後劉邦麵臨的局勢之複雜、難度之高和其做出的選擇對後世影響之大,在所有皇帝中算是數一數二。”
“始皇帝以其強有力的手段和高瞻的遠見,強行將七個國家捏合在一起,並用極快的速度打造了大一統的骨架,但是,卻太短了,大一統太短了,前麵分裂的曆史卻太長了。那時候的人們還沒有形成後人幾乎深入骨髓的執念,所謂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人們隻知道大秦成功了,卻又以極慘烈的姿態失敗了。”
“又經過胡亥趙構一通亂搞,天下凋零,百姓俱苦也。”
“人們不禁生出一個疑問:中原大地真的適合大一統嗎?”
“是統一還是分裂?是分封還是集權?”
“秦末無數英雄豪傑高喊分封!分封!分封!而這其中還包括劉邦最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曾經與他楚河漢界、幾乎平分天下的西楚霸王項羽。”
“值得慶幸的是,還有一個人,卻在心裡堅定地回答——要統一!要集權!”
“有時候回顧楚漢對峙的情況時,不得不感慨上天真會玩,它熱衷於一次次將華夏民族推到命運的岔路口,隻等這個族群當世的代表人物來回答它,我們的抉□□族的未來。”
“一旦項羽勝劉邦敗,毫無疑問的,中原大地將恢複千百年的分封局麵,秦始皇苦心營造的大一統不僅毀於一旦,而接下來,將要麵對的就是長城以北,悄悄統一默默發育,控弦三十餘萬的草原民族,對富裕中原的虎視眈眈。”
“那時,華夏民族將何去何從?”
“誰也不知道,但是,幸運的是,劉邦贏了。”
“他不僅以極敏銳的直覺洞悉了民族正確的發展方向,還以極深遠的眼光察覺了始皇帝打造的大一統骨架下的漏洞和不合時宜,用有限的時間以高超的手段,奮力為其打上補丁,並將其遺澤後代。”
“不得不說,劉邦,他的存在是華夏民族的幸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