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韓信早知他們會有什麼反應,話剛出口便在調整姿勢,話音一落,就靈活地繞開他們,飛快地跑了,幾人氣急敗壞追上去,卻隻見韓信往亭長家跑去,幾人知道他是亭長的遠房親戚,隻得恨恨停下腳步,打算下次見到再收拾他。
【“秦漢,秦漢,為什麼我們總把秦漢連在一起討論?”
“一句漢承秦製,便可以概況嗎?”
“實則秦與漢關聯的緊密程度,遠超過其他朝代。”
“我們曾不吝溢美之詞來描述秦始皇對華夏民族的重要性。他是真正大一統集權的統治者,是華夏帝製的開創者,是封建社會製度的奠基者,無論後世如何對王朝體製進行添添補補地修改和調整,都不過是換湯不換藥,從未脫離他立下的框架。”
“所謂百代皆行秦政法,絕非一句空話。”
“但在秦末,在因為沒有合格的繼任者,而使秦政法看上去蒼白無力之時,是漢高祖劉邦的堅定選擇,才讓這樣完整的一套帝製沒有中道崩潰。沒有劉邦的選擇和改良,以及往後數代漢朝統治者的不懈實踐,又如何能證明這套嬴政帝製對華夏的意義?”
“因此,血緣的繼承終究是空,有血緣的後代不但無法理解先輩,還笑嘻嘻地背後捅刀子,而沒有血緣、緣鏘一麵的陌生人,卻繼承了他的思想並將其發揚光大。”
“所以說劉邦才是真正的秦二世,怎麼就沒有道理呢?”】
嬴政和劉邦都是一怔,然而不同於嬴政心情的複雜難言,劉邦立馬笑嘻嘻地對眾人說道:“所以說,大漢代秦那是有正當性的,胡亥那無知小兒在那兒胡搞,哪裡懂什麼始皇。就可惜胡亥殘暴滅了始皇血脈,不然朕也善待其後人,到時候傳到後世,也算一段佳話。”
聞言,隻有耿直的樊噲大加附和,覺得自個兒大哥真是大度寬厚,其餘臣子大多覺得槽多無口,蕭何看著陛下假惺惺的模樣,心裡嘀咕後人議論陛下無賴也不是沒有道理。
而扶蘇窺見父皇晦暗不明的神色,心中愧疚失落不已,要不是他不爭氣,父皇又何必被後人如此失禮調侃,此番自己既已知後事,必不讓父皇心血白流,哪怕自己不行……扶蘇回頭看了一眼弟弟妹妹們,暗下決心,也要讓他們爭氣!
【“而沒有秦始皇一統天下,碾碎原本戰國七雄的格局,一介布衣半生蹉跎的劉邦,又何以能建立大一統的漢朝呢?”
“漢朝在秦朝的地基上建立,這毋庸置疑。”】
這一點,饒是劉邦也無法否認,隻得默然不語。
【“而在講述了這時期的華夏民族後,讓我們把目光投向北方,那個凶悍的草原民族——匈奴,以及它當之無愧的領袖——冒頓單於。”】
本來對前人曆史感到百無聊賴的劉徹一聽,頓時精神一振,終於說到他真正感興趣了。
秦漢時空的人們,不禁都豎起了耳朵。
【“首先申明,鑒於草原民族文明程度相對較低,亦沒有諸夏記載曆史的習俗,針對他們的研究,始終建立在中原王朝的史籍之中,這其中是否有基於政治因素或民族立場的錯漏、刪改,我們無從得知,不過沒關係,曆史本就是在抽絲剝繭中再現。”
“現在我們先來看匈奴最強盛時期的地形圖。”】
天幕上畫麵一轉,一張清晰的北部地形圖飄在天上。
眾人眼睛瞬間瞪大了,他們從未見過如此清晰的地圖,特彆是這張圖還囊括了西域地帶,皇帝們趕緊催促手下們謄抄,一條線都不能錯。
扶蘇連忙分配幾個大一些的弟妹和他一人一部分,將地圖細細抄下,嬴政見此微微頜首。
【“匈奴最強盛時,其領土範圍以蒙古高原為中心,東到內蒙古東部一帶,南沿著長城和秦漢相鄰,並控製河套和鄂爾多斯一帶,向西部跨過阿爾泰山,一直到蔥嶺和費爾乾納盆地,往北抵達貝加爾湖周邊,勢力範圍廣,被稱為‘百蠻大國’。”
“然而在秦始皇時期,當時的頭曼單於,也就是冒頓之父,還在秦帝國蒙恬的攻擊下兵敗,不得不向北遷徙十多年。”
“直到十多年以後秦始皇去世,蒙恬被胡亥趙高和李斯三人設計賜死,中原地區大亂 “諸侯畔秦,中國擾亂”,於是原本該戍邊防守的兵將隻能返回中原,導致邊塞空虛,於是匈奴趁機“複稍度河南與中國界於故塞。”】